所属合集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隋唐以来曲多以「子」名,「子」有小的含义,大体属小曲。调名本自汉张平子《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取淳于棼事。《金奁集》入「仙吕宫」。此词有单调、双调二体。单调者始自温飞卿词,因词有「恨春宵」句,名《春宵曲》。张子澄词本此添字,因词有「高卷水晶帘额」句,名《水晶帘》,又有「惊破碧窗残梦」句,名《碧窗梦》。郑子聃有《我爱沂阳好》词十首,更名《十爱词》。以温飞卿《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者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者始自毛熙震词,周美成、杨无咎、仲殊五十四字体,无名氏五十三字体,俱本此添字。仄韵者始自《乐府雅词》,惟石次仲词最为谐婉。周美成词名《南柯子》,程正伯词名《望秦川》,田不伐词有「帘风不动蝶交飞」句,名《风蝶令》。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别润守许仲涂」:《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别润州许仲涂」。
许仲涂:即许遵,宋泗州(今江苏盱眙)人,字仲涂。第进士(《宋诗拾遗·卷八》谓神宗熙宁中进士,疑非确),又中明法科,为钱塘尉,四会令(《东都事略·卷一百十二》)。擢大理寺详断官。知长兴县,赈济流民,兴修水利,邑人立石纪之。为审刑院详议官,知宿州、登州。累典刑狱,强敏明恕。及为登州,执政许以判大理,仲涂欲立奇以自鬻,遂断案大戾法意,廷论纷然。宋神宗熙宁间,出知寿州,再判大理寺,请知润州,又请提举崇福宫。寻致仕,累官中散大夫(正五品上)。卒年八十一。生平见《宋史·卷三百三十·许遵传》。
郑庄:傅子立注:「郑当时字庄,为汉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明旦,常恐不遍。」刘尚荣按:「详见《汉书·卷五十·郑当时传》:『郑当时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事项籍,籍死而属汉。……当时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阨,声闻梁楚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明旦,常恐不遍。』」
河梁:傅子立注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其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月旦:傅子立注:「后汉许邵,汝南人。与兄靖居,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龙榆生笺引《后汉书·卷六十八·许邵传》:「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初,劭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窈窕高明玉,风流郑季庄」句:傅子立注:「高明玉,莹也。郑季庄,容也。高莹、郑容皆南徐之名妓。」
水云乡:傅子立注:「江南地卑湿而多沮泽,故谓之『水云乡』,亦谓『水国』。」刘尚荣按:「《汉语大词典》云:『水云乡:水云弥漫、风景清幽的地方。多指隐者游居之地。』下引东坡此词傅注为书證。」
序
元丰七年,东坡因量移汝州而离开黄州,沿江东下,八月至润州。当时,润州知府是许仲涂,与东坡酬知甚密。东坡曾作《酬许郡公借隐居蒜山》,要求隐居于蒜山。诗中称赞蒜山「鹿苑鱼矶画不如,石林秋气共萧疏」,可见喜爱之情。不过,他的这一打算并未成为现实。十月,他辞别润州,作了这首词,抒发了「断人肠」的离愁。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河梁:指送别之地。
- 月旦堂:许劭、许靖都有高名,喜欢评论人物,每月更换品题,所以称月旦评。此处借指有名望的地方。
- 窈窕(yǎo tiǎo):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这里指美好的人。
- 高明玉:指美好的人物。
- 郑季庄:也是许仲涂交往之人。
翻译
想要紧紧握住在这送别之地的手,你还将要前往那享有名望的地方。酒宴结束人们散去月光已映照走廊。北方的客人明天就要回去了,大雁也将向南飞翔。那美好文静的如玉之人,风流倜傥的如郑季庄的人啊。一时间在这如云水般的地方分散了。只有那飘落的花朵和芬芳的芳草,让人极度伤感。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送别友人之作。上片描述了送别的场景和友人即将离去的情况,有一种依依惜别之情。下片通过对友人以及友人交往之人的赞誉,突出了离别的不舍,最后以落花芳草寄托惆怅的情绪。整首词情感真挚而细腻,借景抒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伤感。用词婉约优美,如“窈窕高明玉”等,给人一种柔和的美感。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