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王雄州:人名。
- 侍其:复姓。
- 泾州:地名。
- 二虏:指两个外族敌人。
- 当:应当。
- 矢联:像箭矢串联一样。
- 闻道:听说。
- 真将:真正的将领。
- 惊羽:惊恐的鸟。
- 授钺(yuè):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
翻译
威风的声名又在这个中兴的年代被数次提及,两个外敌应当会像箭矢串联一样被消灭。听说那名城得到了真正的将领,所以应该像惊恐的鸟面对空弦般畏惧。追逐胜利的军队归去可称雄于三卫,授予兵权重新到来一定能安定十连。别时的酒吃过回头看就成为了过去的痕迹,喧闹正应该从最初的筵席就开始。
赏析
这首诗主要是苏轼对王雄州送侍其泾州这一事件的抒怀。诗中赞扬了将领的威严和能力,认为其能够有力地抗击外敌,展现出豪迈的气势和对胜利的信心。“威声又数中兴年”体现了对当下时代的一种肯定,“二虏行当一矢联”表现出对外敌必将被战胜的期望。通过对各种场景和情绪的描绘,既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祝福,也反映出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局势的乐观态度。整体诗作情感激昂,意境恢弘。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