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序
“临大事而不乱”,出自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年)苏轼应制科考试的试卷《策略》,苏轼时年23岁;“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则出自苏轼在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为皇帝代拟的圣旨《陈侗知陕州制》。
早在青年时代,苏轼就主张革新政治。在这篇《策略》中,苏轼认为圣人之道在于诚,因此,为政者应以诚为本,要有古代圣贤的宽深的胸襟,能临大事而不乱,有所决断才能有助于民。故曰:“夫宽深不测之量,古人所以临大事而不乱,有以镇世俗之躁。”后来,他又提出了“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的观点,主张在紧要关头,要保持原有的常态。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你提供的内容并不是一首完整的古诗词,可能存在信息不准确的情况。请你重新检查并提供准确的古诗词内容,以便我为你进行准确的翻译和赏析。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与秦太虚、参寥会于松江,而关彦长、徐安中适至,分韵得风字二首 》 —— [ 宋 ] 苏轼
- 《 读《开元天宝遗事》三首 》 —— [ 宋 ] 苏轼
- 《 祥符寺九曲观灯 》 —— [ 宋 ] 苏轼
- 《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 》 —— [ 宋 ] 苏轼
- 《 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于板桥。仆嫌其地湫隘,移书使迁之文登,因古庙而新之,杨竟不从。不知定国何从见此书,作诗称道不已。仆不 》 —— [ 宋 ] 苏轼
- 《 戏子由 》 —— [ 宋 ] 苏轼
- 《 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二首 》 —— [ 宋 ] 苏轼
相关推荐
- 《 论语 · 为政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春夏两相期 · 寿谢令人 》 —— [ 宋 ] 蒋捷
- 《 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六回 》 —— [ 明 ] 冯梦龙
- 《 荀子 · 王制 》 —— [ 周 ] 荀子
- 《 治国犹栽树 》 —— [ 唐 ] 无名氏
- 《 答宣大巡抚吴环洲策黄酋 》 —— [ 明 ] 张居正
-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 —— [ 周 ] 老子
- 《 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