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杨盈川文

维大周某年月日,西河宋某,谨以清酌脯羞之奠,敬祭于杨子之灵曰: 自古皆死,不朽者文!北河流液,西岳吐云,叶神通契,降精于君。伏道孔门,游刃诸子,精微博识,黄中通理。属词比事,宗经匠史,玉璞金浑,风摇□起。闻人之善,若在诸已;受人之恩,许之以死。惟子坚刚,气陵秋霜,行不苟合,言不苟忘。大君有命,征子文房,余亦叨忝,随君颉颃。同趋北禁,并拜东堂,志事俱得,形骸两忘。载罹寒暑,贫病洛阳,裘马同弊,老幼均粮。自君出宰,南浮江海,余尝苦饥,今日犹在。之子妙年,香名早传,从来金马,夙昔崇贤。门庭若市,翰墨如泉,千载之后,闻而凛然。死而不亡,问余何伤?伤予命薄,益友零落。生平之言,幽显相托,痛君不嗣,匪我孤诺。君有兄弟,同心异体,陟冈增哀,归葬以礼。旅榇飘零,于洛之汀,我之怀矣,感叹入冥。见子之弟,类子之形,悼往心绝,慰存涕盈。古人有言,一死一生,昔子往矣,追送倾城,今子来也,知交情。惟郭是戚,有崔不易,来哭来祭,哀文在席。帷席可依,冰雪四满,家人哀哀,宾径微断。今我伤悲,情勤昔时,子文子翰,我缄我持,子宅子兆,我营我思。子有神鉴,我言不欺;我有絮酒,子其歆之。我亦引满,傥昭神期,魂兮归来,闻余此词。
拼音

作者在杨炯死后写的《祭杨盈川文》,采用四四制式,字字有声,句句华歆,内容言简辞切,悲凉真挚,催人泪下,与他代笔写的《为宗尚书祭梁宣王文》、《为宗尚书兄弟祭鲁忠王文》等相比,文华情感,殊若天壤。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盈川:即杨炯,他曾任盈川令。
  • 西河:古地区名。
  • 清酌脯羞:清酒和干肉等祭品。
  • 伏道:诚心归依。
  • 游刃:比喻做事从容自如,轻松利落。
  • 颉颃(xié háng):鸟上下飞,引申为不相上下。
  • (lí):遭受。
  • :地方官。
  • 金马:指金马门,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处。
  • 崇贤:崇贤馆。
  • 旅榇(chèn):客死者的灵柩。
  • (tīng):水边平地。
  • :不如意,不痛快。

翻译

在大周的某年月日,西河的宋某,恭敬地用清酒干肉等祭品,来祭奠杨先生您的英灵说:自古以来人都会死,而不朽的是文章!北河流水,西岳吐云,神灵相通契合,把精华降于您。您诚心归依孔门,在诸子中自如应对,精神智慧渊博见识广,思想深邃而明白事理。写文章叙事,以经典为典范,有雕琢璞玉、提炼金属般的才华,声名如风云般飞扬。听闻他人的善处,就如同在自己身上;接受了他人的恩情,就承诺以死相报。只有您坚毅刚强,气势超过秋霜,行为不随便附和,言语不轻易忘记。君王有命令,征召您到文房,我也有幸,跟随您不相上下。一同奔赴北禁,一起拜见东堂,志向事业都达成,身心都忘怀。历经寒暑,在洛阳贫困患病,衣服车马都破旧,老人小孩 sharing 粮食。自从您出任地方官,向南去到江海,我曾经常受饥饿,到现在还是如此。您在年轻时,美名早已传播,向来在金马门,过去在崇贤馆。门庭好像闹市,笔墨如泉水,千年之后,听闻了也令人敬畏。死而不朽,问我有何悲伤?悲伤我的命运不好,良友纷纷凋零。生平的言语,不分生死相托付,悲痛您没有子嗣,不是我辜负承诺。您有兄弟,同心却又不同身体,登上山冈更加哀伤,用礼仪归葬。客死他乡的灵柩漂泊,在洛水之畔,我的心怀啊,感慨叹息而至于幽暗。见到您的弟弟,类似您的模样,悼念过去心情悲痛欲绝,安慰尚存泪满眼眶。古人说过,一死一生,昔日您离去,追送的人满城,现今您归来,才知道这友情。只有郭先生是悲伤的,有崔先生是不变的,来哭祭,哀文在这席位上。帷帐席位可以依靠,四处冰雪满满,家人悲哀,宾客道路稍稍中断。现在我很悲伤,情谊殷勤如同往昔,您的文章您的笔墨,我封存我保存,您的宅第您的墓地,我营建我思念。您有神灵明察,我说的不会欺骗;我有薄酒,您来享用。我也斟满酒杯,倘若昭示神明所定的期限,魂魄啊归来吧,听听我这篇祭文。

赏析

这篇祭文缅怀了杨炯,追忆了两人交往的经历和情谊。文中盛赞杨炯的才华和品德,如“气陵秋霜”“从来金马,夙昔崇贤”等,体现其坚毅、才华出众。也描述了彼此生活中的点滴和艰难时刻,如在洛阳的贫困状况及后来的分别等。文中还表达了对杨炯早逝的悲痛和对友情的珍惜。 overall,这篇祭文感情真挚深沉,语言典雅庄重,既体现了作者对亡友的深深怀念和沉痛哀悼,又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