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乐
美人如月。乍见掩暮云,更增妍绝。算应无恨,安用阴晴圆缺。娇甚空只成愁,待下床又懒,未语先咽。数日不来,落尽一庭红叶。
今朝置酒强起,问为谁减动,一分香雪。何事散花却病,维摩无疾。却低眉、惨然不答。唱金缕、一声怨切。堪折便折。且惜取、年少花发。
拼音
注释
三部乐:词牌名。《钦定词谱》:「调见《东坡词》。按《唐书·礼乐志》:『明皇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为法曲部。』三部之名,疑出于此。」此调为宋教坊曲。宋时三部乐,即指除大曲外之法部、龟兹、鼓笛三部之乐。调名本意即咏皇家教坊三部之乐。正体,双调九十九字,前阕十句五仄韵,後阕九句六仄韵,以东坡《三部乐·美人如月》词为代表。变体,惟前阕起句、後阕第八句俱不用韵异,以周美成《三部乐·商调梅雪》词为代表,宋人俱如此填。
题注: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情景」。
如月:龙榆生笺:「梁简文帝《释迦文佛像铭》:『满月为面,青莲在眸。』」
无恨:傅子立注:「唐诗:『月如无恨月长圆。』」刘尚荣按:「司马温公《温公续诗话》:『李长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为奇绝无对;曼卿「月如无恨月长恨」,人以为黥敌。』傅注两次引此皆谓之唐诗,或另有所本。事别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的对》引《迂叟诗话》:『李长吉歌「天若有晴天亦老」,人以为奇艳无对。石曼卿对「月如无恨月长圆」,人以为勍敌。』石延年,字曼卿,北宋诗人。」
娇甚空只成愁:傅子立注:「刘梦得《三阁词》:『不应有恨事,娇甚却成愁。』」刘尚荣按:「《刘宾客文集·卷二十六》、《全唐诗·卷三百六十四》题作『三阁辞四首其一』。」
下床又懒:傅子立注:「唐崔氏《与张籍诗》:『自从别後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刘尚荣按:「『张籍』当作『张生』。句见《唐人传奇》之《会真记》,《全唐诗·卷八百·崔莺莺〈寄诗〉》『别後』作『销瘦』。事详《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八·杂传记》所载元微之撰《莺莺传》。」
落成: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落尽」。
香雪:龙榆生笺:「李义山《小桃园》诗:『啼久艳粉薄,舞多香雪翻。』」
「何事散花却病,维摩无疾」句:傅子立注:「《维摩经》云:『维摩诘室中有一天女,闻诸天人说法,即现身其身,以天花散诸菩萨大弟子上。』维摩诘尝以方便现身,有疾,以其疾故,无数千人,皆往问疾。」刘尚荣按:「事详《维摩诘经·观众生品》、《维摩诘经·方便品》。」
《金缕》:傅子立注:「杜牧之:『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刘尚荣按:「句见《樊川文集·卷一·杜秋娘诗》杜牧之自注引杜秋娘作《金缕曲》。傅注误为杜牧之诗。又《乐府诗集·卷八十二》题作李锜《金缕曲》。宋祝和甫撰《古今事文类聚·後集卷十六》引作李锜妾杜秋娘《唱金缕》。宋计敏夫撰《唐诗纪事·卷八十》归入不知名者《杂调》。《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五》题作无名氏《杂诗》。」
年少: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作「少年」。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乍见:突然看见。
- 掩暮云:比喻女子美丽的容貌像遮住月亮的乌云。
- 妍绝:非常美丽。
- 算应无恨:想来她应该没有遗憾。
- 安用阴晴圆缺:意指人的情感不必像月亮那样有阴晴圆缺的变化。
- 娇甚空只成愁:过于娇柔反而成了烦恼。
- 咽:哽咽,欲言又止的样子。
- 香雪:形容女子的肌肤白皙如雪,香气清新。
- 维摩:佛教中的菩萨,此用来形容女子的病态美。
- 惨然:悲伤的样子。
- 金缕:古代歌曲名,此处指歌声。
- 折:此处指采摘花朵。
翻译
美人如皎洁的明月,初次相见时遮掩在傍晚的云层之后,更显出超凡的美丽。想来她内心应无遗憾,情感无需如月亮般阴晴圆缺。她的娇柔过分了反成了忧愁,起身时又慵懒无力,还没开口说话就已哽咽。连续多日不见,满院的红叶都已凋零。
今日勉强起身设宴,询问她为何情绪低落,那如一分香雪般的清冷。为何病魔使她的花瓣般美丽的容颜凋零,就像维摩菩萨一样无疾而自感苦涩。她低头不语,神情凄惨。歌声如同《金缕》曲调悲切。能折的花儿就任其凋谢吧,且珍惜青春年华中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如月般美丽的女子,通过一系列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她的娇柔、哀愁和病态之美。苏轼以月之阴晴圆缺寓言人生情感的起伏变化,表达了对这位女子深深的怜爱与忧虑。词中借维摩菩萨的形象,暗示女子的病态美,反映出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且惜取、年少花发"也寓意着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流露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苏轼词作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