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苏轼
这个秃奴,修行忒煞。云山顶上空持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 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拼音

所属合集

#踏莎行

注释

秃奴: 对僧人的侮称。 修行: 出家人持戒。 灵山: 这里指出家人修行所在之山,也是对山的美称。 玉楼人: 俗世女子。 空空色色: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相思债: 比喻男女相思情深如负孽债。

这首词是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审理的一件“花和尚”杀人案。结案时,苏轼作判词,很有谐趣。明余永麟在《北窗琐语》载:“灵隐寺僧了然,恋妓李秀奴,往来日久,衣钵荡尽,秀奴绝之,僧迷恋不已。一夕,了然乘醉而往,秀奴弗纳。了然怒击之,随手而毙。事至郡,时苏子瞻治郡,送狱推勘,见僧肤上刺字云:‘但愿生同极乐国,免教今世苦相思’。子瞻判词云:‘这个秃奴……判讫即斩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忒煞(tuī shà):太,过于。
  • 鹑衣百结(chún yī bǎi jié):形容衣服破烂不堪。鹑:鹌鹑鸟,尾巴短秃,像补丁一样,这里形容破旧的衣服。

翻译

这个光头的家伙,修行太过极端。在云山顶上只是空守戒律。自从迷恋上了那玉楼中的女子,变得衣衫褴褛也全然无奈。 他用狠毒的手段伤害人,美好的容颜被摧毁。那所谓的空与色如今又在哪里呢?手臂上刺着的苦相思字样,这一回算是还了相思的债。

赏析

这首词以诙谐的笔触刻画了一个貌似修行却未能摆脱世俗情感纠葛的人物形象。上阕描述了这个“秃奴”表面上在云山顶上持戒修行,但实际上却因迷恋女子而变得狼狈不堪。下阕则进一步描写了他的“毒手伤人”以及容颜的破碎,最后提到他臂间刺着相思字样,暗示他陷入情感困境,算是偿还了相思之债。整首词语言生动形象,通过对“秃奴”的描写,讽刺了那些表面修行却内心充满欲望和矛盾的人,同时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纠葛。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