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 同人卦
乾上离下,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六二,同人于宗,吝。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主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同人卦:在郊外聚集众人,吉利。有利于渡过大江大河。对君子有利的占问。
初九:在王门前聚集众人,没有灾祸。
六二:在宗庙聚集众人,不吉利。
九三:把军队隐蔽在密林草丛中,并占领了制高点,但却长时间不能取胜
九四:登上敌方的城墙,仍然没有把城攻下。吉利。
九五:会集起来的众人先大声哭喊,然后欢笑,因为大军及时赶到,转败为胜。
上九:在郊外聚集众人没有悔咎。
注释
同人:原经文卦象后没有“同人”二字。同的意思是聚合,同人就是聚合众人。由于“同人”二字出现的次数多,本卦用来作标题。全卦的内容专门讲作战打仗。
野:郊外。古时称邑外为郊,郊外为野。
门:这里指王门。古时遇到国家大事,常在王门前聚众训话、誓师、演练等。
宗:祭祖祖先的宗庙。
戎:军队。伏戎:把军队隐蔽起来。
莽:茂密的树林草丛。
高陵:高地。
三岁:三年,这里指多年。
兴:举,起,这里指夺取。
乘:登上。
墉(yong):城墙。
号咷(tao):嚎陶,大声哭喊。
赏析
重大的事情需要反复讲,从各个角度讲,讲深讲透,讲精彩。战争就是这种事情之一。这一次不讲道理如何,不讲战争与其它诸事的关系如何,也不讲战争谋略,而是记述作战打仗的真实经过。从战前的仪式、誓师,到伏击战、攻坚战、突围战,以至最终获胜、祝捷,依次写来。简约的文字,给我们发挥想象力留下了广阔空间。
誓师时的群情激愤昂扬,祭祀时的庄严肃穆,出征时的整齐威武,伏击时的紧张刺激,攻坚时的艰难顽强,被围时的绝望挣扎,获胜时的欣喜若狂,祝捷时的皆大欢喜,加上铿锵作响的兵器碰撞声,人喊马叫声,哭声骂声笑声,全都历历在目,声声在耳。
我们发现,古人已经把残酷的战争仪式化了,艺术化了,哲理化了。以神圣的名义制定出复杂的规则,投入巨大的智力、物力、财力和人力,来演出人世间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场面,浓缩人生的意义。这的确是值得我们好好思索的一个问题。
姬昌
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等国;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于毕原。西周王陵(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宝鸡岐山县凤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尊姬昌为文王。
690年,武则天称制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 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