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作邑:治理城镇、县邑。
- 伯厚:一般指为人宽厚。这里是夸赞何长官治理地方时的良好德行 。
- 去官:辞去官职。
- 曼容:姓邴,名丹,字曼容,西汉末年人,为官不肯超过六百石俸禄,稍有不合意,便自行辞职离去。这里苏轼以邴曼容自比,表示自己与他类似的超然态度 。
- 一廛(chán):古时一夫所居之宅地,此处借指一个居所之处。
- 仁政:宽厚、有益于民的政治措施。
- 赓(gēng):继续、酬和。
- 变风:《诗经》中“风”的一部分,多反映乱世的情况,与“正风”相对。这里“变风”用以指代何长官原作,苏轼意思是自己难以和写出与之匹配的好诗。
翻译
你治理县邑真是如同伯厚那般宽厚仁德,而我辞去官职就像是当年的曼容一样随心。我希望能在你施行仁政的地方有一处安身之所,只是你那六言诗太过精妙,我实在难以很好地酬和 。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苏轼与何长官之间友人间的唱和交流。前两句用典,将何长官的为官之贤比作伯厚,凸显何长官品行高尚、治理有方;以自己比曼容传达出处世超然的态度。后两句,“一廛愿托仁政”既体现苏轼对何长官仁政的欣赏与向往,也暗示了二人在为政理念上有共同追求;“六字难赓变风”以自己难以和诗侧面烘托出何长官诗作的精妙,展现出苏轼谦逊之感。整体诗歌语言简洁,借典故与形象表达,情真意切,在感叹、唱和之间彰显出豁达、超脱的情怀与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 》 —— [ 宋 ] 苏轼
- 《 颍大夫庙 》 —— [ 宋 ] 苏轼
- 《 醉蓬莱 》 —— [ 宋 ] 苏轼
- 《 杨康功有石,状如醉道士,为赋此诗 》 —— [ 宋 ] 苏轼
- 《 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官两人复留五首 》 —— [ 宋 ] 苏轼
- 《 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子由岐下诗,并引其一北亭 》 —— [ 宋 ] 苏轼
- 《 和王斿二首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