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公桥

· 苏轼
天壤之间,水居其多。 人之往来,如鹈在河。 顺水而行,云驰鸟疾。 维水之利,千里咫尺。 乱流而涉,过膝则止。 维水之害,咫尺千里。 沔彼滥觞,蛙跳倏游。 溢而怀山,神禹所忧。 岂无一木,支此大坏。 舞于盘涡,冰折雷解。 坐使此邦,画为两州。 鸡犬相闻,胡越莫救。 允毅何公,甚勇于仁。 始作石梁,其艰其勤。 将作复止,更此百难。 公心如铁,非石则坚。 公以身先,民以悦使。 老壮负石,如负其子。 疏为玉虹,隐为金堤。 直栏横槛,百贾所栖。 我来与公,同载而出。 欢呼填道,抱其马足。 我叹而言,视此滔滔。 未见刚者,孰为此桥。 愿公千岁,与桥寿考。 持节复来,以慰父老。 如朱仲卿,食于桐乡。 我作铭诗,子孙不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tí):水鸟,善游泳捕鱼。
  • (miǎn):水流满的样子。
  • 滥觞:本指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
  • (shū):极快地。

翻译

在天地之间,水占据很多。人们的往来,如同鹈鸟在河中。顺着水流前行,像云一样飞驰鸟一样快速。那水的好处,能让千里如同咫尺。逆着乱流而渡涉,水过膝盖就停止。那水的害处,咫尺如同千里。那满溢的源头,青蛙跳动快速游移。水溢出而包围高山,是大禹所忧虑的。难道就没有一根木头,支撑起这大的灾祸。在盘旋的漩涡中舞动,像冰破裂雷解散。致使这个地方,划分成两个州。虽鸡犬能相闻,但像胡越一样相救不了。允毅何公,非常勇于施行仁义。开始建造石桥,那艰难那勤奋。将要修建又停下,经历了更多的百种困难。何公的心像铁,不是石头却很坚固。何公亲身率先,百姓因而喜悦被役使。老的壮的背着石头,如同背着自己的孩子。疏散开来像白玉做成的彩虹,隐蔽起来像金色的堤岸。笔直的栏杆横的门槛,众多商人在此栖息。我前来和何公,一同乘车出去。欢呼声填满道路,抱着那马的脚。我叹息着说,看着这滚滚波涛。没见过刚强的人,谁建起了这座桥。愿何公千年长寿,和桥一样长寿安康。拿着符节再来,以安慰父老乡亲。像朱仲卿,在桐乡享受祭祀。我写这铭诗,让子孙永远不忘。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何公桥所作。诗中先描述了水的特性及利弊,以及水流造成的危害,如“沔彼滥觞,蛙跳倏游”等句,生动地展现了水的景象。接着突出何公建桥的仁义与艰难,表现出其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如“公心如铁,非石则坚。公以身先,民以悦使”等描写。整首诗通过叙述何公建桥的事迹,赞扬了何公的勇敢和仁义,也表达了对何公的崇敬和祝福之情。最后诗人表示要将此事铭记,通过诗歌让子孙也不忘。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有力,形象地塑造了何公的形象,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