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 遯卦
乾上艮下,亨。小利贞。
初六,遯尾,厉,勿用有攸往。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九三,系遯,有疾厉,畜臣妾吉。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九五,嘉遯,贞吉。
上九,肥遯,无不利。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遯卦:亨通。有小利的占问。
初六:君子全部隐退,危险。不利于出行。
六二:用黄牛皮绳把马绑住。它不可能逃脱。
九三:羁系住隐退者,他心里很痛苦,危险。豢养奴婢,吉利。
九四:喜欢隐遁,这对贵族君子是吉利的,对小人则不利。
九五:赞美隐遁,占得吉兆。
上九:远走高飞隐道起来,没有什么不利。
注释
遯(dun4):遁的异体字,意思是隐退。全卦的内容与政治斗争有关。
尾:全部,尽。
执:抓住捆绑。
胜:可能。
说:用作“脱”。
系:拖累,拘系。
畜:豢养。
臣妾;家奴。
好:喜好,喜欢。
嘉:赞美。
肥:用作“飞”。肥论的意思是远走高飞。
赏析
中国历来的君子、士大夫的人生之途,总在步入官场和归隐山林之间像荡秋千一样地来回摆动;他们的人生选择,似乎就只有这两个“对立的极”。一切都是生而注定了的,别无选择:要么在官场如鱼得水、志得意满,要么在山林放浪形骸、怡清悦性。表面看来,这两极好像互不相融,实质上中心依然是官场庙堂。人生最大的前途和成就,是立功、立德、立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为这“三不朽”而奋斗。归隐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有时是一种暂时的策略和手腕,有时是作为失意之后的一种心理补偿与心理平衡。真正志在山林做一个今天时髦的“自由知识分子”的人,实在太少,即使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时刻,恐怕也还有一只眼在偷窥着庙堂呢。
不过,单就山林本身而言,它确实对有较高心性修养的君子有着相当的诱惑力,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一整套对此大加赞赏的理论。“遯卦”所言,也可看作是这方面的先声。
姬昌
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等国;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于毕原。西周王陵(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宝鸡岐山县凤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尊姬昌为文王。
690年,武则天称制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 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