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 夬卦

兑上乾下,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上六,无号,终有凶。
拼音

所属合集

#周易

译文

央卦:王庭中正在跳舞取乐,有人呼叫“敌人来犯”。邑中传来命命:“不利出击,严密防范。”有利于出行。 初九:脚趾受了伤,再前往,脚力不胜将遭难。 九二:有人惊呼,夜晚敌人来犯,但不必担心。 九三:颧骨受了伤,凶险。君子独自匆匆赶路,遇到下雨淋湿了全身,很不高兴,但没有灾祸。 九四:臀部受了伤,走起路来十分困难。牵羊去做买卖,悔恨羊丢失了,问怎么丢的,却说不清楚。 九五:细角山羊在路中间欢快蹦跳,没有灾祸。 上六:狗叫,结果将凶险。

注释

夬(guai):夬是“快”的本字,有快乐和快速两种意思。全卦内容主要讲防范敌人和行旅。 扬:拿着兵器跳的武舞。 孚号:呼号。 有厉:有敌人来侵犯。 即戎:马上进行防御。 壮:受伤。 惕号:惊恐呼号。 莫:“暮”的本字,意思是太阳下山。 頄:颧骨。 夬夬:急匆匆的样子。 若:而。 儒:淋湿。 愠:不高兴,不满。 肤:肉。 臀无肤:这里是说臀部受了伤。 烟次且:用作“越趄”,意思是走路很困难的样子。 闻:用作“问”。 言:用作“愆”,意思是亏损。 信:申辩,说明。 苋:细角山羊。 陆:意思是蹦跳。 中行:路中间。 无:应为“犬”字。

赏析

看来,古人过日子很难有安定团结的时候,随时都可能受到外敌入侵,随时都会有伤亡疾病的威胁,因而提心吊胆,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松懈。居家度日是如此,外出经商是如此,寻欢作乐也是如此。一句话,任何时候都要有备无患。 存在着不安定的因素,便会产生忧患意识;有了忧患意识,才会设法寻求各种防范措施。这一卦所讲,不是防天灾,而是防人祸;不是防自己人,而是防外族。这种忧患意识,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中断过,并且早已深入到了整个民族的深层意识之中。 有了这种忧患意识,不断学会保护自己,才经得起种种磨难。正像犹太民族一样,三千年流离失所,在胆战心惊的恐惧心理笼罩下度日,却没有一刻忘记过为重新建立家园而奋斗,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历史上的中华民族曾经强大过,又何以在近代落伍了?这里面有太多的话可说,怎能是一个忧患意识所能解答。 尽管如此,忧患意识的确是焦点所在,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我们远古的祖先们那里。

姬昌

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陕西岐山)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在位5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收附虞、芮两国,攻灭黎(今山西长治)、邘(今河南沁阳)等国;建都丰京(今陕西西安),为武王灭商奠基;旧传《周易》为其所演。除此之外,创周礼,被后世儒家所推崇。孔子更是称文王为“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文王崩,葬于毕原。西周王陵(周公庙遗址)位于陕西宝鸡岐山县凤凰山南麓。 前1046年,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追尊姬昌为文王。 690年,武则天称制时自称武家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 ► 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