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丘

寿春之宛丘,十日复五日。 河盘常山蛇,舟舞宋都鹢。 途长冬景短,坐卧厌局蹐。 未知疏凿意,何苦纡弗直。 恭惟大圣人,环辙于斯厄。 神龙困泥沙,祥凤栖枳棘。 平原澹荒烟,犹带愠见色。 知士多崄艰,愚夫抱安逸。 有怀重徘徊,延伫三太息。 路转见孤村,垣低出古驿。 过雨蔓菁青,凉风木绵白。 林疏散鸡豚,土广饶菽麦。 红裙摇清漪,浣女秋波急。 柳边当垆妇,倚阁看过客。 数户赋一兵,优游且殷实。 北人尚并兼,差徭合众力。 束矢莫能折,床肤讵剥及。 南人虽弟昆,小户亦缕析。 岁久弱弗支,贪官肆蚕食。 何当此卜居,卖书买玺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宛丘: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寿县。
  • 河盘常山蛇:比喻河流曲折如常山蛇形。常山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皆应。
  • 宋都鹢:指宋国的都城,鹢是一种水鸟,这里比喻船只。
  • 局蹐:狭窄,局促不安。
  • 纡弗直:曲折而不直。
  • 环辙:环绕车轮,比喻行踪。
  • 枳棘:多刺的树,比喻困境。
  • 愠见色:愤怒的表情。
  • 崄艰:艰险。
  • 延伫:长久站立。
  • 蔓菁:一种蔬菜。
  • 木绵:即棉花。
  • 垆妇:酒店的女主人。
  • 并兼:兼并,吞并。
  • 束矢:捆绑的箭,比喻力量集中。
  • 床肤:床上的席子,比喻生活的基本需求。
  • 弟昆:兄弟。
  • 缕析:详细分析。
  • 蚕食:比喻逐步侵占。
  • 玺栗:玺,印章;栗,栗子,这里指生活必需品。

翻译

在寿春的宛丘,我停留了十天又五日。河流曲折如常山蛇形,船只如同宋都的鹢鸟。旅途漫长而冬日短暂,坐卧之间感到局促不安。我不明白为何河流要如此曲折,为何不直截了当。

我想到伟大的圣人也曾在此环游受困。神龙被困在泥沙中,祥凤栖息在荆棘丛中。平原上荒烟淡淡,仍带着愤怒的表情。智者多经历艰险,愚者却安于现状。我心怀感慨,久久站立,三次长叹。

路转之处见到孤村,古驿站的围墙低矮。雨后蔓菁青翠,凉风吹动白色的棉花。林中鸡豚散落,土地肥沃,盛产豆麦。红裙女子在水中摇曳,浣衣女子的秋波急促。柳树旁的酒店女主人,倚靠阁楼看着过往的客人。

几户人家供养一名士兵,生活悠闲而富足。北方人尚且兼并,差役需要众力合作。集中的力量无法折断,生活的基本需求又怎能被剥夺。南方人虽如兄弟,小户人家也被详细分析。岁月久远,弱者难以支撑,贪婪的官员肆意侵占。

我何不在此定居,卖书换取生活必需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宛丘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河盘常山蛇”等意象生动,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人洪焱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

洪焱祖

元徽州歙县人,字潜夫,号杏庭。由平江路儒学录迁绍兴路儒学正,调衢州路儒学教授,擢处州路遂昌县主簿,以休宁县尹致仕。有《杏庭摘稿》、《尔雅翼音释》等。 ► 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