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春夏间民饥更甚老农述此

· 朱浙
年年箫鼓看划船,士女如云白苧鲜。 不见青青河畔草,遗孩何处噪乌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巳: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公历哪一年需要根据历史年表查询。
  • 箫鼓:古代乐器,这里指伴随着音乐的节日活动。
  • 划船:指端午节时的龙舟比赛。
  • 士女:指男女,特别是年轻的男女。
  • 白苧:白色的苎麻布,这里指穿着白色衣服的人。
  • 青青:形容草色鲜绿。
  • 河畔:河边。
  • 遗孩:指因饥荒而失去父母的孤儿。
  • 噪乌鸢:乌鸦和鸢鸟的叫声,这里象征着饥饿和死亡。

翻译

每年端午节,我都会去看龙舟比赛,那里音乐悠扬,男女青年穿着白色的衣服,如同云朵一般美丽。但是,我看不到河边那片青翠的草地,因为那些因饥荒而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们在哪里,乌鸦和鸢鸟的叫声又在何处响起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端午节的热闹与河畔孤儿的凄凉,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饥荒问题。诗中“年年箫鼓看划船,士女如云白苧鲜”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和人们的欢乐,而“不见青青河畔草,遗孩何处噪乌鸢”则突然转向了河畔孤儿的悲惨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对饥荒中孤儿的深切同情。

朱浙

明福建莆田人,字必东,号损岩。嘉靖二年进士,授御史。帝亟欲尊生母,而群臣必欲帝母昭圣皇太后,浙亦上疏力争。帝怒,立捕至内廷,除名为民。有《天马山房遗稿》。 ► 2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