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王哲
物物不追求。摆手行来事事休。返照回观亲面目,无忧。自在逍遥岂有愁。 乘此大神舟。玉棹琼槔渡正流。剔出急波俱绝尽,机谋。超上十洲三岛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物物:指各种事物,一切事物。
  • 摆手:比喻放弃或不关心。
  • 返照:反观,反省。
  • 回观:回顾,反思。
  • 亲面目:真实的自我。
  • 无忧:没有忧虑。
  • 自在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 大神舟:比喻高超的修行境界或精神状态。
  • 玉棹琼槔:美玉制成的桨和竿,比喻高贵的工具或手段。
  • 渡正流:渡过正道,比喻达到正确的境界。
  • 剔出:排除,除去。
  • 急波:比喻世间的烦恼和困扰。
  • 绝尽:完全消除。
  • 机谋:计谋,策略。
  • 超上:超越,达到。
  • 十洲三岛:传说中的仙境,比喻高远的理想境界。

翻译

不再追求任何事物,放手一切,事事皆休。反省回顾真实的自我,无忧无虑。自由自在,逍遥自在,岂会有愁? 乘着这大神舟,用美玉制成的桨和竿渡过正道。排除急波,完全消除一切烦恼,无需机谋。超越尘世,达到十洲三岛的仙境游。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通过“物物不追求”、“摆手行来事事休”等句,展现了放弃世俗欲望、追求内心平静的态度。诗中“返照回观亲面目,无忧。自在逍遥岂有愁”描绘了反省自我、达到无忧无虑境界的内心体验。后半部分以“大神舟”、“玉棹琼槔”等意象,比喻达到高超精神境界的过程,最终“超上十洲三岛游”则表达了超越现实、达到理想境界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超脱的精神。

王哲

金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 6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