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

· 戎昱
独向东亭坐,三更待月开。 萤光入竹去,水影过江来。 露滴千家静,年流一叶催。 龙钟万里客,正合故人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宿:住宿。
  • 桂州:古代地名,今广西桂林。
  • 江亭:江边的亭子。
  • 康端公: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独向:独自面向。
  • 东亭:东边的亭子。
  • 三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三更大约是晚上11点到1点。
  • 萤光:萤火虫的光。
  • :竹子。
  • 水影:水面的倒影。
  • 过江:越过江面。
  • 露滴:露水滴落。
  • 千家静:形容夜晚的宁静,家家户户都已安睡。
  • 年流:时间的流逝。
  • 一叶催:比喻时间的流逝,如落叶预示着季节的更替。
  • 龙钟:形容身体衰老,行动不便。
  • 万里客:远离家乡的旅人。
  • 正合:正适合,正应了。
  • 故人哀:老朋友的悲哀。

翻译

独自坐在东边的亭子里,等待三更时分月亮升起。 萤火虫的光芒飞入竹林,水面的倒影越过江来。 露水滴落,千家万户都静悄悄的,时间的流逝如同落叶催促着岁月。 我这身体衰老、远行万里的旅人,正适合感受老朋友的悲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桂州江亭夜宿时的孤独与沉思。诗中,“独向”、“三更待月”等词句凸显了作者的孤寂与对自然的亲近。萤光、水影的描绘增添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露滴、年流则隐喻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最后,作者以“龙钟万里客”自喻,表达了对故人哀思的共鸣,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友情的深刻感悟。

戎昱

戎昱(róngyù),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 1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