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拟古九首

· 戴良
圭玷犹足磨,甑堕不可完。 素行有一失,诚负头上冠。 孔门诸弟子,贤者是曾颜。 超然季孟中,穷达了不关。 我尝慕其人,相从叩两端。 形影忽不及,咄咄指空弹。 取琴置膝上,以之操孤鸾。 寸心固云苦,中有千岁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圭玷(guī diàn):古代玉器上的瑕疵。
  • 甑堕(zèng duò):古代炊具,这里比喻事物的破败。
  • 素行:平时的行为。
  • 季孟:指春秋时期的季孙氏和孟孙氏,这里泛指贵族。
  • 咄咄(duō duō):表示惊诧或无可奈何的声音。
  • 孤鸾:孤独的凤凰,比喻孤独无偶。

翻译

玉器上的瑕疵尚可磨去,但破败的炊具却无法修复。 如果平时的行为有所失误,实在对不起头顶的冠冕。 孔子的弟子中,贤者如曾参和颜回。 他们超然于季孙氏和孟孙氏之上,无论贫穷还是富贵都无动于衷。 我曾仰慕他们的人格,追随他们探讨问题的两端。 但形影相随却难以触及,只能无奈地空自弹指。 我将琴放在膝上,以此弹奏孤独的凤凰之曲。 虽然内心苦楚,却蕴含着千年的寒冷。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玉器与炊具的修复难度,隐喻人的行为一旦失误便难以挽回。诗中赞颂了孔子弟子曾参和颜回的贤德,他们超脱于世俗的贫富,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后文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贤者的仰慕,以及自身追求高尚却难以企及的无奈。最后,以弹琴抒发内心的孤寂与苦楚,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对高尚品质的执着追求。

戴良

戴良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