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虹县尹陈影明
注释
- 虹县:今安徽省泗县。
- 太丘:指陈寔,东汉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 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
- 奉天门:明代皇城的正门。
- 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
- 司土臣:地方官。
- 闾里:乡里。
- 持牒:拿着文书。
- 攒井里:聚集在井边。
- 牟麦:大麦。
- 生氂:牦牛。
- 祭社:祭祀土地神。
- 枌榆:白榆,指乡里。
- 罗雀:形容门庭冷落。
- 老陶:指陶渊明。
- 潘岳:西晋文学家。
- 入觐:进京朝见皇帝。
- 刘宠:东汉官员,以廉洁著称。
- 时苗:东汉官员,以清廉著称。
- 焦尾琴:古代名琴。
- 古锦:古代的锦缎。
- 裀面:车帘。
- 蹙额:皱眉。
- 淮右:淮河以西。
- 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
- 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市。
- 北固:山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 天京:指南京。
- 宗伯:古代官名,掌管礼仪。
- 金门:指朝廷。
- 美除:美好的任命。
- 高衢:大道。
翻译
在甲寅年三月春意将尽之时,我来到洪州寻找隐居的官吏。这里谁的声誉最为显赫?是太丘的孙子,陈大尹。陈大尹曾是会稽人,他的文章才华出众,被推崇为非凡之辈。他在奉天门下拜见天子,后来成为洪州的地方官。他的文章才华自然不必多说,作为官员,他的工作表现更是出色。乡里的小民拿着文书来找他,他总是亲切地抚慰,仿佛要将他们拥入怀中。
洪州昔日繁华,陈大尹来时只有一百户人家。他逐渐将荒废的土地变为井然有序的村落,清除荆棘,种植桑麻。桑麻在春深时满地黑色,他还挖掘泥土种植大麦。邻里间鸡鸣桃李,牦牛在篱笆旁吠叫。祭祀土地神的箫鼓声中,农夫们都醉了,只有陈大尹清醒。农夫们有酒只自饮,见到陈大尹既不迎也不送。
官清事简,没有鞭打和扑击,县治门前冷清得可以罗雀。他种柳树不亚于陶渊明,栽花直追潘岳。父老们都称赞陈大尹贤能,希望他能再留任三年。但政绩完成后,他必须进京朝见皇帝,百姓们依依不舍。
陈大尹单车离开虹亭,百姓们卧辙扳辕,泪流满面。他的囊中没有刘宠那样的钱财,车旁也不挂时苗的犊牛。三年的俸禄与鹤同餐,焦尾琴和古锦都显得冷清。他的行李简单可笑,车中的裀面却显得宽敞。
芙蓉花已谢,十月清霜覆盖平野。他为何还想停留,父老们依依不舍。黄河近日涨水流入淮河,车到淮阳应当换舟。送行的父老们在平地上皱眉,先为风波发愁。跨过淮河的浮桥有客路,我让儿子送你离去。便从淮右前往琅琊,再望丹阳登北固。
北固青山连石城,城南之下是天京。仙台浮云树万直,帝里旭日千花明。看花骑马金陵道,金陵行行须及早。知君富贵心淡然,功名得后亦良好。宗伯金门奏美除,政须贤令立高衢。天京到日知安稳,多寄洪州父老书。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陈大尹在洪州的政绩和百姓对他的深厚感情。通过对比陈大尹的清廉和百姓的依恋,诗人表达了对陈大尹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赞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陈大尹治理下的洪州从荒凉到繁荣的转变,以及他离任时百姓的不舍和送别的情景。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是对陈大尹的颂扬,也是对清廉官员的理想化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