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 孙蕡
白日无流光,逝水无回波。 浮生类转烛,运尽归山阿。 松柏夹长路,高坟起嵯峨。 古来皆若此,咄咄将奈何。 谁弦雍门琴,和此薤露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拟古诗十九首:模仿古代诗歌风格创作的十九首诗。
  • 行行重行行:形容行走不止,重复行走。
  • 白日无流光:白天的阳光没有流动的光芒,形容时间静止。
  • 逝水无回波:流去的水没有回头的波纹,比喻事物一去不复返。
  • 浮生类转烛:人生短暂如同转动的蜡烛。
  • 运尽归山阿:命运终结后归于山间。
  • 嵯峨(cuó é):形容山势高峻。
  • 咄咄:表示惊讶或无奈的声音。
  • 雍门琴:古代名琴,此处指高雅的音乐。
  • 薤露歌:古代一种哀悼的歌曲。

翻译

白天的阳光似乎凝固,没有流动的光芒,流去的水也没有回头的波纹。人生短暂,如同转动的蜡烛,命运终结后,终究归于山间。松柏夹道,长路蜿蜒,高耸的坟墓显得格外峻峭。自古以来,一切都是如此,面对这无法改变的事实,只能发出无奈的叹息。谁能弹奏那高雅的雍门琴,来和这哀悼的薤露歌呢?

赏析

这首诗以白日、逝水为起兴,通过对比静止与流逝的自然景象,隐喻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逆转。诗中“浮生类转烛”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脆弱。后文通过对松柏、高坟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生死的对比和人生的无奈。结尾处提到雍门琴与薤露歌,表达了对生命终结的哀思和对高雅艺术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