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自临江省亲鄞之长山元日有作

· 张翥
茅屋鹿皮几,柴扉乌角巾。 杯盘丰海味,礼数略乡人。 树霁石湫晓,山暄槎浦春。 僻居无一事,即是葛天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茅屋:用茅草覆盖的房屋,指简陋的住所。
  • 鹿皮几:用鹿皮覆盖的小桌子。
  • 柴扉:用树枝或木板制成的简陋门。
  • 乌角巾:黑色的头巾,古代平民或隐士的服饰。
  • 杯盘:指餐具。
  • 礼数:礼仪,礼节。
  • 石湫: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槎浦: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僻居:偏僻的居住地。
  • 葛天民:指远古时期的人民,这里比喻过着原始、简朴生活的人。

翻译

茅草屋里摆着鹿皮覆盖的小桌,柴门上挂着黑色的头巾。 餐桌上摆满了海味,礼节上对乡人略显简略。 天亮时,石湫的树木显得格外清新,春天里,槎浦的山峦温暖而明媚。 居住在这偏僻之地,无事可做,就像是远古时期的葛天民一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通过茅屋、鹿皮几、柴扉等意象,展现了作者简朴而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诗中“杯盘丰海味”一句,虽写食物丰盛,却不见奢华,反而更显乡野之趣。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人张翥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