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陆沉:比喻隐居或埋没不为人知。
- 传经:传授经典或经学。
- 在在:处处,到处。
- 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 文水:地名,指文安县的水域。
- 武林:指杭州,古称武林。
- 钱塘:杭州的别称。
- 绛帐:红色的帐篷,指讲学的地方。
- 鹫岭:指杭州的灵隐山,因山形似鹫而得名。
- 青衿:古代学子穿的青色衣服,代指学生。
- 宦游:外出做官或求官。
- 幽胜:幽雅而优美的景致。
- 续旧吟:继续吟咏旧时的诗句。
翻译
儒雅的官员不必长久地隐居埋没,传授经典处处都感受到皇恩的深厚。五年的良好教育滋润了文安县的水域,一日的春风吹动了杭州的武林。钱塘江潮满时,你在那里开设讲学的红色帐篷;烟雾缭绕的灵隐山下,聚集着穿着青色衣裳的学生。外出做官的地方到处都有幽雅优美的景致,夜晚在僧舍里,你还能继续吟咏旧时的诗句。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友人游紫南从文安县升任至杭州海宁的祝贺与赞美。诗中,“儒吏无嗟久陆沉”一句,既肯定了友人的儒雅与才华,又暗示了其不应长久埋没。后文通过“化雨”、“春风”等意象,描绘了友人在文安县的教育成果以及在杭州的新气象。结尾的“宦游到处多幽胜,僧夜能因续旧吟”则展现了友人官场生活的美好与诗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王弘诲
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 513篇诗文
王弘诲的其他作品
- 《 三疏辞官未允漫述 》 —— [ 明 ] 王弘诲
- 《 天津舟次送叶龙塘年丈备兵永平 》 —— [ 明 ] 王弘诲
- 《 辛丑七月八日贱生六十自述 》 —— [ 明 ] 王弘诲
- 《 送南大司成张玉阳加太常领北雍 》 —— [ 明 ] 王弘诲
- 《 七夕宴集 》 —— [ 明 ] 王弘诲
- 《 送大司成樟溪戴公归四明 》 —— [ 明 ] 王弘诲
- 《 丘园歌为少司成王师竹题 》 —— [ 明 ] 王弘诲
- 《 拟题玄兔应制 》 —— [ 明 ] 王弘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