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员外行边歌
烽火夜照甘泉赤,万马南来踏秋色。
汉家推毂三将军,幕府羽书尚充斥。
塞内屯营称戊巳,兵前击柝连朝夕。
射鸟小儿拜期门,牧羊贾人助田宅。
纷纷争睹献前筹,寂寂谁同天子忧。
朝贵俱投骠骑里,书生多著鹔鹴裘。
学得量沙任转饷,能言画地便封侯。
赵君自是关西侠,平生报恩身似叶。
倚马逡巡草檄文,论兵慷慨弹长铗。
已令野史传循良,复要云台策勋业。
须臾持节按榆关,金城形势奏书还。
受降横夺单于胆,长乐全回圣主颜。
不学蒙恬绝地脉,誓同飞将定天山。
铙歌倘俯长城窟,哀吹缘霜夜中发。
东都甲第金满闉,京观何人辨枯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甘泉:地名,在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
- 推毂:比喻推荐人才,如推车前进。
- 羽书: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
- 屯营:军队驻扎的地方。
- 戊巳:古代军营的代称。
- 击柝:敲梆子巡夜。
- 期门:汉武帝时设置的官职,掌管皇帝的侍卫。
- 骠骑:古代将军的名号。
- 鹔鹴裘:一种用鹔鹴鸟羽毛制成的裘衣。
- 量沙:比喻精打细算。
- 画地:在地上画图,比喻策划军事行动。
- 关西侠:指赵员外,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地区。
- 逡巡:犹豫不前。
- 草檄文:起草檄文,即军事文书。
- 长铗:长剑。
- 野史:私家编撰的史书。
- 云台:汉代宫中高台,常用来比喻功名显赫的地方。
- 持节:古代使臣出使时手持的符节,代表皇帝的权威。
- 榆关:即山海关,古代重要的关隘。
- 金城:坚固的城池。
- 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
- 长乐: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帝的居所。
- 蒙恬:秦朝名将,曾修筑长城。
- 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以勇猛善战著称。
- 天山:山脉名,位于今新疆。
- 铙歌:古代军中乐歌。
- 俯:向下看。
- 哀吹:悲伤的乐声。
- 东都:指洛阳,东汉的都城。
- 甲第:高大的宅第。
- 金满闉:形容宅第豪华。
- 京观:古代战争中,胜利者为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
- 枯骨:指战死者的遗骨。
翻译
夜晚的烽火照亮了甘泉,呈现出一片赤红,成千上万的马匹踏着秋色南下。汉家推荐了三位将军,他们的幕府中紧急文书不断。在塞内的军营中,军队驻扎称戊巳,士兵们日夜敲梆子巡夜。射鸟的小孩被拜为期门,牧羊的商人也得到了田宅的赏赐。人们纷纷争相献计献策,但谁又能真正理解天子的忧虑呢?朝中的权贵都聚集在骠骑将军的周围,而书生们则多穿着鹔鹴裘。他们学会了精打细算地转运粮食,也能在地上画图策划军事行动,以便封侯。赵君是关西的侠士,一生致力于报恩,身轻如叶。他能在马背上犹豫不前地起草檄文,论兵时慷慨激昂地弹奏长剑。他不仅让野史记载了他的良善,还希望在云台上有他的功名。不久,他持节前往榆关,回来时报告了金城的形势。他的行动让单于胆寒,也让皇帝的脸上恢复了笑容。他不学蒙恬破坏地脉,誓言要与飞将一起稳定天山。如果铙歌能在长城脚下响起,悲伤的乐声将在霜夜中传出。东都的高大宅第金碧辉煌,但又有谁会去辨认那些战死者的枯骨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边疆的紧张局势和一位名叫赵员外的侠士的英勇事迹。诗中通过烽火、羽书等意象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感,同时通过对赵员外的赞美,表达了对忠诚和勇敢的崇敬。诗的结尾通过对东都豪华宅第和战死者枯骨的对比,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权贵的冷漠,反映了诗人对和平与正义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