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意上人卷

意公优游乐禅寂,独鹤片云比踪迹。 半世辞家念已忘,诸方乞食人皆识。 水月观心无减增,曾参达磨礼卢能。 手持解脱千年锡,口诵楞伽万变经。 风幡不动空缘业,深悟菩提赖言说。 慈性圆融任去留,幻身聚散轻生灭。 我欲归投选佛场,蒲团贝叶共禅床。 金螺山下寻莲社,白鹭洲前结草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禅寂(chán jì):指禅宗的宁静境界。
  • 独鹤:孤独的仙鹤。
  • 片云:孤独的云。
  • 辞家:离开家庭。
  • 乞食:行乞讨食。
  • 水月:指佛教中的虚幻世界。
  • 达磨(dá mó):指达摩,禅宗创始人。
  • 礼卢:礼拜卢舍那佛。
  • 解脱:指解脱苦恼。
  • 楞伽(léng qié):指楞伽经,佛教经典之一。
  • 风幡:指风中的幡旗。
  • 菩提(pú tí):指菩提树,佛陀成道之处。
  • 圆融:完满和谐。
  • 幻身:虚幻的身体。
  • 聚散:聚集和分散。
  • 蒲团:禅宗坐禅的垫子。
  • 贝叶:古代坐禅用的垫子。
  • 金螺山:佛教传说中的净土之一。
  • 莲社:莲花社,佛教中的道场。
  • 白鹭:白鹭鸟,象征纯洁。

翻译

优游乐禅宗的宁静境界,孤独如仙鹤,孤寂如云。半生辞别家庭,行乞讨食,人人皆知。观心如水月,不增不减,曾礼拜达摩,诵读楞伽经。风幡飘动,缘起缘灭,深悟菩提之道。慈悲心任凭去留,幻身聚散,生死轻如鸿毛。我欲归投佛场,坐在蒲团和贝叶上。寻找金螺山下的莲花社,在白鹭洲前建草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宗修行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境界。诗人通过描绘禅宗修行者超脱尘世的境界,表现了他们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和对内心修行的专注。诗中运用了禅宗的修行理念,表达了对解脱和菩提之道的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和清净。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禅意,展现了禅修者对内心境界的探索和追求。

李昌祺

李昌祺

明江西庐陵人,名祯,字昌祺,以字行。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每遇僻书疑事,人多就质。擢吏部郎中,迁广西布政使,坐事谪。洪熙元年起为河南布政使,绳豪,去贪残。致仕二十余年,屏迹不入公府。有《运甓漫稿》。 ► 8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