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后二夕长寿精舍雅集同王惠州陈韶州两使君梁药亭廖南炜屈翁山王础尘沈上钱方葆宇陈生洲黄葵村分得来字二首

使君五马并能来,陆贾城边白社开。 人影隔桥频送酒,鹤声迎客共登台。 东方皎月宵仍满,西郭烟花日渐裁。 幸值行春驻旌旆,挽回端藉济川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上元: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 五马:古代指太守的仪仗,这里指王惠州和陈韶州两位使君。
  • 白社:指隐士的居所或清静的聚会场所。
  • 鹤声:鹤的叫声,常用来象征长寿或吉祥。
  • 烟花:指春天盛开的花朵,也指繁华景象。
  • 行春:指春天出行。
  • 旌旆:旗帜的总称,这里指官员的仪仗。
  • 济川才:比喻有才能治理国家的人。

翻译

元宵节后的第二个夜晚,我们在长寿精舍举行了一场雅致的聚会,与王惠州、陈韶州两位使君以及梁药亭、廖南炜、屈翁山、王础尘、沈上钱、方葆宇、陈生洲、黄葵村等人一同参与,分得“来”字作诗二首。

使君们驾着五马并肩而来,我们在陆贾城边的白社中欢聚一堂。人们隔着桥频频送酒,鹤声迎接客人一同登台。东方的皎月在夜晚依旧圆满,西郭的烟花随着日光逐渐减少。幸好有春天出行的官员驻足,他们的才能如同济川之舟,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和安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后的一次雅集,通过“五马并来”、“白社开”、“人影隔桥”、“鹤声迎客”等意象,展现了聚会的盛况和欢乐气氛。诗中“东方皎月”与“西郭烟花”形成对比,既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又暗含了时光流转的哀愁。结尾提到“行春驻旌旆”,以“济川才”作结,表达了对官员才能的赞赏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

陈恭尹

陈恭尹

明末清初广东顺德人,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陈邦彦子。以父殉难,隐居不仕,自号罗浮半衣。诗与屈大均、梁佩兰称岭南三家。有《独漉堂集》。 ► 19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