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宾旸唐师善见和涌金城望次韵五首

· 方回
犹存径菊已无荷,城上霜风疋马过。 厮养前行疑叵可,徼巡侧睨暗谁何。 感时诗客推敲苦,逃俗编氓剃落多。 祇为湖山豢佳丽,水犀十万竞投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径菊:小路上的菊花。
  • 疋马:一匹马。
  • 厮养:仆人。
  • 叵可:不可。
  • 徼巡:巡查。
  • 侧睨:斜视。
  • 暗谁何:暗中观察谁。
  • 感时:感慨时事。
  • 推敲: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 逃俗:逃避世俗。
  • 编氓:编入户籍的平民。
  • 剃落:剃发,指出家。
  • :养。
  • 水犀:水中的犀牛,比喻勇猛的军队。
  • 投戈:放下武器,指投降。

翻译

小路上的菊花依旧,荷花却已不见,城上吹着霜风,一匹马孤独地经过。 仆人走在前面,似乎不可靠,巡查的人斜视着,暗中观察着谁。 感慨时事的诗人斟酌字句,反复琢磨,逃避世俗的平民剃发出家者众多。 只是因为湖山养育了佳丽,水中的犀牛般的勇猛军队也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秋日城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世俗的逃避。诗中“径菊已无荷”与“城上霜风疋马过”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秋日的萧瑟,又隐喻了时局的变迁。后句通过“厮养”与“徼巡”的对比,暗示了社会的不安定和人们的猜疑。结尾的“水犀十万竞投戈”则以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因佳丽而起的战争,最终导致军队的投降,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的向往。

方回

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字万里。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初以《梅花百咏》向权臣贾似道献媚,后见似道势败,又上似道十可斩之疏,得任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将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论,及元兵至,又望风迎降,得任建德路总管,不久罢官,即徜徉于杭州、歙县一带,晚年在杭州以卖文为生,以至老死。 方回罢官后,致力于诗,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