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苦雨作

入夏多霪雨,经秋未肯晴。 直须忧地陷,无计补天倾。 方割伤民瘼,其咨轸帝情。 古来尧命禹,天地乃平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霪雨:[yín yǔ],连绵不断的雨。
  • 方割:指四方割据,混乱。
  • 民瘼:[mín mò],民众的疾苦。
  • 其咨轸帝情:其,表示强调;咨,询问;轸,[zhěn],忧虑;帝情,皇帝的心情。
  • 尧命禹:指古代传说中尧帝命令禹治理洪水。
  • 平成:指天地恢复平静和秩序。

翻译

入夏以来,连绵不断的雨一直下个不停,到了秋天也未见晴天。真是让人担心大地会因此而塌陷,却无计可施,无法修补这破损的天空。四方割据,混乱之中,民众的疾苦深重,皇帝的心情也因此而忧虑重重。古时候,尧帝命令禹治理洪水,天地才得以恢复平静和秩序。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京师(北京)夏季连绵不断的雨季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忧虑和无奈。诗中,“霪雨”、“地陷”、“天倾”等词语生动地表达了雨势之大和人们对此的深切担忧。后半部分通过对比古代尧帝命令禹治水的传说,表达了对于当时社会混乱和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于和平秩序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关注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区大相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