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族祖虞卿华玉携榼过淡圃家大人及从弟嘉敬实同集体赋得隈字
门巷萧条昼不开,茅斋寄在小墙隈。
一尊坐合千林色,三径偏宜二仲来。
绕屋藤萝悬翠壁,经霜菊蕊点苍苔。
相逢不饮成何事,那见东流去复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榼(kē):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 隈(wēi):山水等弯曲的地方。
- 三径:意为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
- 二仲:指汉代羊仲、裘仲,是廉洁隐退之士。
翻译
门庭巷口冷清萧条,白天也不敞开,我的茅舍寄住在小墙的弯曲之处。 摆上一尊酒,与周围众多树林的景色相得益彰,这三条小路正适合像羊仲、裘仲这样的隐士前来。 绕着屋子的藤萝悬挂在翠绿的山壁上,经过秋霜的菊花花蕊点缀着青色的苔藓。 大家相逢了却不饮酒,那成什么事呢?哪能看到东流逝水去了又回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里宁静而又富有诗意的场景。首联通过描写门巷的萧条和茅斋的位置,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颔联中“一尊坐合千林色”,将饮酒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融合,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三径偏宜二仲来”则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颈联进一步描写了周围的环境,藤萝悬壁,菊蕊点苔,使画面更加生动。尾联以“相逢不饮成何事,那见东流去复回”作结,强调了及时行乐的主题,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