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无为法:佛教术语,指不造作、自然无为的真理。
- 鹿苑:指鹿野苑,佛教圣地,相传佛陀在此初次说法。
- 定中:禅定之中,指修行者在深度的冥想状态。
- 酬:回应,满足。
- 尘:尘世,指世俗的纷扰。
- 孤心:清净独立的心境。
- 依锡:依靠锡杖,锡杖是僧人的标志之一。
- 虚囊:空囊,比喻无欲无求。
- 四真果:佛教术语,指四种真实的果报,即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菩萨果、佛果。
- 證:证悟,指通过修行达到的觉悟境界。
翻译
自悟无为的佛法,常在鹿野苑中调琴。 在禅定中回应万物的需求,尘世之外保持一颗清净的心。 万里行脚不依赖锡杖,空囊之中不求取金钱。 须知四种真实的果报,应在此生得到证悟。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隆玺禅师的高洁修行和深邃智慧。诗中,“自解无为法,常调鹿苑琴”描绘了禅师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在圣地修行的高雅情操。“定中酬万用,尘内湛孤心”表达了禅师在禅定中能满足一切需求,同时保持超脱尘世的清净心境。“万里无依锡,虚囊不取金”强调了禅师无欲无求、不依赖物质的修行态度。最后两句“须知四真果,应得證于今”则是对禅师修行成果的肯定,预示其将在此生证悟佛法的最高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禅师的修行境界和诗人的敬仰之情。
黄省曾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 960篇诗文
黄省曾的其他作品
- 《 舟中览金陵携归古镜一首 》 —— [ 明 ] 黄省曾
- 《 杨柳枝 · 词四首 》 —— [ 明 ] 黄省曾
- 《 高士颂九十一首 其八十九 荀靖 》 —— [ 明 ] 黄省曾
- 《 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 》 —— [ 明 ] 黄省曾
- 《 桃花词一首 》 —— [ 明 ] 黄省曾
- 《 秋日蒋子携樽过草堂宴集一首 》 —— [ 明 ] 黄省曾
- 《 皇戚邵子招饮西山二首 其一 》 —— [ 明 ] 黄省曾
- 《 同谢少南徐霖宴魏国东园四首 》 —— [ 明 ] 黄省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