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郎中子朱出守东昌

· 谢榛
丹凤城南祖席开,使君行色晓星催。 蓟门旌旆乘空下,海岱风云入郡来。 退食还披龚遂传,振衣应上鲁连台。 东方彫弊非当日,独为苍生赋七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凤城:京城的美称。
  • 祖席:饯行的宴席。
  •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这里指李郎中子朱。
  • 晓星:启明星,清晨出现的星。
  • 蓟门:指古蓟门关,在今北京市德胜门外。
  • 旌旆(jīng pèi):旗帜。
  • 海岱:指东海和泰山之间的地域,此处泛指山东一带。
  • 退食:表示官员退朝后回家吃饭休息。
  • 龚遂:汉代良吏,此处借指李郎中子朱有贤能治理地方。
  • 振衣:抖衣去尘,整衣。
  • 鲁连台:在今山东聊城县,相传为鲁仲连射书处,此处喻指李郎中子朱的志向高远。
  • 彫弊(diāo bì):衰败,困苦。
  • 苍生:百姓。

翻译

在京城的南面摆开了饯行的宴席,您出行的时刻,启明星仿佛在催促着。从蓟门关出发的旗帜在空中飘扬而下,山东一带的风云也随着您进入郡城。退朝后吃饭休息时还阅读着龚遂的事迹,整理衣裳时应该登上鲁连台。东方的衰败已不是当年的样子,您要独自为百姓创作《七哀》诗来表达同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谢榛为李郎中子朱出任东昌太守而写的送行诗。首联点明送行的地点和时间,通过“祖席开”和“晓星催”营造出一种紧迫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颔联描述了李郎中子朱出行的壮观景象,以及他将给东昌带来的影响,展现出其肩负的重任。颈联通过“退食还披龚遂传”,表达了对李郎中子朱能够像龚遂一样治理好地方的期望;“振衣应上鲁连台”则体现了对他志向高远的赞美。尾联提到东方的状况已非昔日,强调了李郎中子朱为百姓谋福祉的重要性,同时以“独为苍生赋七哀”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期望。整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鼓励,又流露出对民生的关注,意境开阔,情感真挚。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