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宋鸿胪仁甫寄书

· 谢榛
登高曾约帝京楼,九日黄花各自秋。 明月相关今夜梦,白云同寄故园愁。 征夫塞上功何晚,代马霜前嘶未休。 官舍寂寥应抚剑,更将尺素问淹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鸿胪(lú):官名,掌管朝贺庆吊之事。
  • 帝京:京城,首都。
  • 黄花:菊花。
  • 征夫:出征的人。
  • 代马:北方所产之马,代指战马。
  • 淹留:长期逗留,羁留。

翻译

曾经约好一起登上京城的高楼,可到了重阳节,我们却各自在不同的地方感受秋天。今晚明月与我们都有关系,在梦中相连,白云也和我们一样,寄托着对故乡的忧愁。出征的人在边塞上建立功勋为何如此之晚,战马在霜前嘶鸣不已。官舍中寂静冷清,应当抚剑叹息,又写书信询问你长期逗留的原因。

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诗的首联通过回忆曾经的约定和如今的分别,烘托出一种惆怅的氛围。颔联借助明月和白云,进一步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牵挂。颈联描写了征夫和战马,暗示了战事的艰难和功成的不易,同时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尾联则描绘了官舍的寂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友人状况的关切。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