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金陵春日感兴

· 谢榛
吴客风流似季鹰,钟山佳丽兴堪乘。 高台凤去还临眺,胜地龙蟠几废兴。 九陌晴云通玉阙,三江春水抱金陵。 莫愁何处歌杨柳,独听黄鹂思不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客:泛指吴地的人。
  • 季鹰:西晋张翰,字季鹰。他在洛阳时,见秋风起,想起家乡吴中的菰菜、莼羹、鲈鱼脍,便毅然辞官回乡。后常用作思乡或归隐的典故。
  • 钟山:即紫金山,在南京市东。
  • 佳丽:指美好艳丽的景色。
  • :趁着,凭借。
  • 高台:这里指古代的游乐场所或瞭望台。
  • 凤去:用“凤凰台”的典故,传说南朝宋文帝时,有凤凰集于秣陵(今南京)永昌里,后筑台,称凤凰台。
  • 临眺:登高远望。
  • 胜地: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龙蟠:形容地势雄伟险要。(蟠 pán)
  • 九陌:指京城大道或繁华的闹市。
  • 玉阙:本指皇宫,这里泛指华丽的宫殿。
  • 三江: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因以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河。
  • 莫愁:南朝乐府歌辞中所传女子,相传为石城(在今湖北钟祥)人,善歌谣。一说为洛阳人,见梁武帝《河中之水歌》。
  • 杨柳:指《折杨柳》曲,多用以惜别怀远。

翻译

吴地的人如季鹰般风流洒脱,钟山的美景值得趁着兴致去观赏。 凤凰台的凤凰虽已离去,但人们仍会登高远望,这地势雄伟险要的胜地经历了多次兴衰。 京城大道上晴朗的云彩通向华丽的宫殿,三江的春水环绕着金陵城。 不知莫愁在何处唱着《折杨柳》,我独自听着黄鹂的叫声,心中思绪万千难以忍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金陵春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感慨。首联通过提及吴客的风流和钟山的佳丽,引出对金陵的向往。颔联中“高台凤去”的典故和“胜地龙蟠”的描述,展现了金陵的历史底蕴和兴衰变迁。颈联以“九陌晴云”和“三江春水”的景象,烘托出金陵的雄伟和繁华。尾联则以“莫愁”的传说和黄鹂的鸣叫,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绪。整首诗意境优美,将历史与现实、景物与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兴衰无常的感慨。

谢榛

明山东临清人,字茂秦,自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为歌诗,有声于时。嘉靖间至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榛以布衣为之长,称五子。旋以论文与攀龙交恶,遂削其名于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晋诸王争延致之,河南北皆称谢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