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余复婴鍊师

· 蓝仁
石鼓渡头呼钓船,幔亭峰下候真仙。 川原雪霁浮春色,楼阁林深锁暮烟。 游市悬壶凡几日,还山服药又千年。 月间旧隐金蟾迹,拟借丹炉煮石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鍊师:(liàn shī)原指旧时以炼丹为业的方士,这里指道士。
  • 石鼓渡头:地名,具体位置难以确考。
  • 幔亭峰:传说中神仙所居的山峰,位于福建武夷山。
  • 真仙:指仙人或修道有成的人。
  • :(jì)本意为雨止,引申为风雪停,云雾散,天气放晴。
  • 游市悬壶:在街市上行医卖药。
  • 金蟾迹:传说中月中有金蟾,这里指月亮上的痕迹,也可能是借指仙人的遗迹。

翻译

在石鼓渡头呼唤着钓鱼的船只,在幔亭峰下等候着真正的仙人。 山川原野在雪后初晴时飘浮着春天的景色,楼阁山林幽深,被傍晚的烟雾紧锁。 在街市上行医卖药只是短短几日,回到山中服药修炼却又有千年之久。 月亮中间有旧时隐居留下的金蟾的痕迹,打算借用炼丹的火炉来煮石缝中的泉水。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对道士余复婴的寄望展开,描绘了一系列富有神秘色彩和仙境氛围的景象。诗的首联通过“石鼓渡头”和“幔亭峰下”两个地点,引出对仙人的期待,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氛围。颔联描绘了雪霁后的川原春色和暮烟笼罩的楼阁林深之景,画面感强烈,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颈联将在街市行医的短暂时光与在山中服药修炼的长久岁月相对比,突出了道士追求修仙的决心和坚持。尾联则以月间的金蟾迹为引,表达了借用丹炉煮石泉的愿望,进一步强化了修仙的主题。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想象力,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修仙情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追求仙道的向往。

蓝仁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