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杨越:地名,指扬州一带。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
- 杀气:指战争的气氛。
- 防倭:指抵御倭寇的侵扰。
- 孙征虏:指三国时期的孙权,曾被封为征虏将军。
- 马伏波:指东汉时期的马援,因平定交趾(今越南北部)有功,被封为伏波将军。
- 舟楫:船只。
- 夷歌:指外族的歌曲,这里指倭寇的歌曲。
- 奏凯:指战争胜利后的凯旋。
- 荷戈:指扛着武器,即参军。
翻译
扬州一带景象凄凉,战争气氛浓厚,今天我们如何防御倭寇的侵扰呢? 江东地区仍然怀念孙权那样的英雄,海上应该劳烦像马援那样的将军。 三年来,船只频繁地进行水战,渔民和樵夫的歌声遍布千里,却都是外族的歌曲。 谁会怜悯那些在岁末思念家乡的士兵,他们希望南来凯旋,免于再扛武器参战。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末年扬州一带的战争景象,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士兵命运的同情。诗中通过对比孙权和马援的历史形象,强调了当时防御倭寇的艰难。后两句则通过“舟楫三年”和“渔樵千里”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对百姓生活的深远影响,以及士兵们对和平归乡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