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 (yè):拜访。
- 湮沉 (yān chén):埋没,不为人知。
- 推阐 (tuī chǎn):推广阐明。
- 羲前 (xī qián):指伏羲之前的时代。
- 轲后 (kē hòu):指孟子之后的时代。
- 奎躔 (kuí chán):指星宿的位置,这里比喻重要的文化或学术中心。
- 道化 (dào huà):道德教化。
- 文教 (wén jiào):文化和教育。
- 坠绪 (zhuì xù):中断的学术或文化传统。
- 掘井 (jué jǐng):比喻深入探究学问。
翻译
圣人的学问在世间几经变迁,被埋没已久,先生您推广阐明,使其再次显赫。 探究伏羲之前的至高道理,直达无极,孟子之后的文化,幸有传承。 星宿聚集于重要的文化中心,开启了道德教化,天意将文化教育托付给名贤。 千年的学术传统中断,我们渴望重新续接,但又有谁已经深入到学问的泉源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学问的敬仰和对当代学者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些学问的期望。诗中,“圣学湭沉世几迁”一句,既表达了对古代学问的尊重,也暗含了对这些学问在历史变迁中可能被遗忘的忧虑。后文通过对“先生推阐”和“千年坠绪思重续”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学问传承的重视和对当代学者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学问传承的深刻思考和殷切希望。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黄仲昭的其他作品
- 《 贺太常少卿夏公升大理卿代孙寺丞赋 》 —— [ 明 ] 黄仲昭
- 《 鲤湖纪游十首和先辈龚司训韵 》 —— [ 明 ] 黄仲昭
- 《 再经庐山东林寺又用始祖御史公韵赋六首 其一 》 —— [ 明 ] 黄仲昭
- 《 谒延平书院二首 》 —— [ 明 ] 黄仲昭
- 《 甲午季冬雨雪连旬公余感触辄赋八绝 》 —— [ 明 ] 黄仲昭
- 《 贺延平刘宫保得男二首次林见素韵 》 —— [ 明 ] 黄仲昭
- 《 己未端午同吴继学方子大诸君游东岩二首 》 —— [ 明 ] 黄仲昭
- 《 谢病得请口号四首 》 —— [ 明 ] 黄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