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夏孺人用刘钦谟大参韵

斧封春雨长苔痕,孝子临风欲断魂。 衣线百年长感恨,旨甘三釜未酬恩。 霜凝堂北宜男老,云锁天南婺女昏。 愁绝壸仪招不返,束刍还拟奠清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哀悼死者。
  • 孺人:古代对妇女的尊称,多用于已故的妇女。
  • 斧封:指墓地,因古代墓地多用斧头砍伐树木以辟地。
  • 旨甘:美味的食物,这里指对母亲的孝养。
  • 三釜:古代的一种量器,比喻微薄的俸禄。
  • 宜男:指萱草,传说中能使人忘忧的草。
  • 婺女:星宿名,即女宿,这里指代母亲。
  • 壸仪:指母亲的仪容。
  • 束刍:捆草成束,古代祭祀时用以象征祭品。
  • 奠清尊:指祭奠时用的酒器。

翻译

墓地春雨绵绵,长满了苔藓,孝子站在风中,悲痛欲绝。 母亲的衣服线缝,百年之后仍感遗憾,美味的食物,微薄的俸禄,未能报答母亲的恩情。 霜降在堂北,萱草渐渐老去,云遮天南,母亲的星宿昏暗无光。 愁苦至极,母亲的仪容再也招不回来,只能用捆草和清酒来祭奠。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已故母亲的深切哀悼和无尽怀念。诗中,“斧封春雨长苔痕”描绘了墓地的凄凉景象,而“孝子临风欲断魂”则直抒胸臆,表达了孝子内心的悲痛。后两句通过对母亲生前衣物的描写和对未能尽孝的遗憾,进一步加深了哀思。最后两句以自然景象暗喻母亲已逝,无法挽回,只能通过祭奠来表达哀思,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黄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