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都回至通州寄普达世理原理二首

· 刘基
旦辞文明门,回首望宫阙。 长云拥蓬莱,烟雾中滃郁。 相去不崇朝,杳若隔溟渤。 扁舟指吴云,离梦萦燕月。 虽怀归乡欢,复怆知己别。 裁诗寄悠悠,感念深至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指京城。
  • 通州:地名,今北京市通州区。
  • 普达世理原理: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文明门:京城的一个城门。
  • 宫阙:皇宫的统称。
  • 长云:形容云层厚重。
  •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这里比喻京城。
  • 滃郁:(wěng yù)形容云雾浓密。
  • 崇朝:早晨。
  • 溟渤:大海。
  • 扁舟:小船。
  • 吴云:指吴地(今江苏一带)的云,这里代表目的地。
  • 燕月:指燕地(今北京一带)的月亮,这里代表离别之地。
  • :悲伤。
  • 裁诗:作诗。
  • 悠悠:形容思念深远。

翻译

早晨离开京城的文明门,回头望向皇宫。 厚重的云层仿佛拥抱着蓬莱仙山,烟雾在其中浓密缭绕。 虽然离开不久,却感觉像是隔了茫茫大海。 小船指向吴地的云,离别的梦却萦绕在燕地的月亮上。 虽然怀着归乡的喜悦,但更多的是对知己分别的悲伤。 写下这首诗表达深深的思念,感慨至深至骨。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离开京城,前往通州途中的复杂情感。诗中,“回首望宫阙”和“长云拥蓬莱”描绘了作者对京城的留恋和对皇宫的向往,而“相去不崇朝,杳若隔溟渤”则突显了离别的遥远和不舍。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归乡欢”与“知己别”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悲伤。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刘基

刘基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