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觐国助教

十年灯火共谈经,意气相亲不论形。 蝉蜕已看离浊界,鸴栖空自笑南溟。 频移鳝席原推望,久挫铅刀且就硎。 载酒问奇容任达,竹林今见草玄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蝉蜕:本指蝉蜕壳,常比喻摆脱尘世的束缚。(蝉,读音:chán)
  • (xué):一种像山雀而小的鸟,这里比喻目光短浅的人。
  • 南溟:南方的大海。
  • 鳝席:鳝鱼皮所制的革席。这里借指高位。
  • (xíng):磨刀石。

翻译

我们一同在灯火下研读经典已经十年了,彼此意气相投,不拘泥于外在的形式。你已如蝉蜕般摆脱了污浊的尘世,那些像鸴鸟一样目光短浅的人,空自嘲笑你如同面对南方大海般的高远志向。你多次变动职位,那是众人对你的推崇和期望,长久受挫但你如久未用的刀,如今要在磨刀石上重新磨砺。我带着酒来向你请教奇闻异事,你可尽情放任豁达,如今在这竹林中仿佛见到了扬雄所居的草玄亭。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刘觐国助教的,诗中表达了对刘觐国的赞美和钦佩。首联回忆了两人长时间共同探讨经典,意气相投的深厚情谊。颔联通过“蝉蜕”和“鸴栖”的对比,赞扬了刘觐国摆脱世俗束缚,追求高远志向,同时讽刺了那些目光短浅之人。颈联则对刘觐国的职位变动进行了评价,认为这是众人对他的期望,而他虽久遭挫折,但仍有重新崛起的决心。尾联描述了作者带着酒来请教,展现出刘觐国的豁达,并用“竹林”和“草玄亭”的典故,暗示刘觐国的高雅和博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多种意象和对比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刘觐国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敬仰之情。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