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霁二首

旸雨元多憾,阴晴未可知。 登场期有穫,沉灶尚啼饥。 霓望真同切,云开孰与期。 东方忽已白,明作复当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áng):晴天。
  • (huò):收割庄稼。
  • 沉灶:字面意思为炉灶被水淹,这里指长期遭受水灾。
  • 霓望:本指企盼看到彩虹,这里借指盼望雨止天晴。
  • 孰与期:与谁约定,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翻译

晴天雨天原本就多有遗憾,天气是阴是晴难以预知。 登上晒场期望能有所收获,可那些遭受水灾的地方还在为饥饿而哭泣。 盼望雨止天晴的心情确实同样急切,可云彩散开又能与谁约定时间呢。 东方忽然已经变白,光明出现后又将再次离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气的多变以及人们对天晴和丰收的期盼,同时也反映了一些地方遭受水灾的困境。诗中通过“旸雨元多憾,阴晴未可知”表达了天气的不确定性和人们的无奈。“登场期有穫,沉灶尚啼饥”则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期待收获的人们,一边是仍在遭受饥饿的水灾地区民众,凸显了社会的现实问题。“霓望真同切,云开孰与期”进一步强调了人们对天晴的渴望,但又不知何时才能实现。最后“东方忽已白,明作复当离”,描绘了光明短暂出现又将离去的情景,给人一种希望与失落交织的感觉。整首诗意境深沉,语言简洁,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自然现象的思考。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