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听雪

人皆知雪形,子独知雪声。 雪形知洁白,雪声知轻清。 人皆知形声,我独知性情。 形声得其似,性情契元精。 何以为元精,阴阳无定名。 既已无定名,我诗何足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精:原指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这里指事物的本质或精髓。
  •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代表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如天地、日月、男女等。

翻译

人们都知道雪的形状,唯独你知道雪的声音。 雪的形状让人知道它的洁白,雪的声音让人知道它的轻盈纯净。 人们都知道事物的形状和声音,而我却知道事物的性情。 形状和声音只能相似地描述事物,性情却能契合事物的本质。 什么是本质呢?就像阴阳一样没有固定的名称。 既然没有固定的名称,我的诗又怎能完全表达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人们对雪的普遍认知和诗人对雪的独特理解,展现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诗人认为,虽然人们可以观察到事物的形状和声音,但这些只是表面的现象,真正重要的是理解事物的性情,即其内在的本质和精髓。诗的最后,诗人提出“元精”和“阴阳”的概念,暗示了事物本质的复杂性和不可言说性,表达了对事物深刻理解的谦逊态度。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