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郑孔新

孔新爱我字,字者心之画。 心苟有神妙,不画亦自得。 由画以得心,立造神妙域。 氤氲初沐时,太和未鸟迹。 吾欲斩茅根,同子坐端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氤氲 (yīn 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 太和:古代指阴阳会和、冲和的元气。
  • 鸟迹:鸟的足迹,这里比喻文字或文明的痕迹。
  • 斩茅根:比喻彻底根除杂念,专心致志。
  • 端默:端坐沉默,指静心冥想。

翻译

孔新喜爱我的书法,书法是心灵的图画。 如果心灵能领悟神妙,无需笔墨也能自得其境。 通过书写来触及心灵,立刻进入神妙的领域。 在万物初生、太和之气未留下任何痕迹之时, 我愿彻底摒弃杂念,与你一同静坐冥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湛若水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笔墨的技艺,更是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书法,可以达到与心灵深处的神妙相通,进入一种超脱的境界。诗中“氤氲初沐时,太和未鸟迹”描绘了一种原始的、未被文明痕迹污染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于纯净心灵境界的向往。最后,作者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通过静坐冥想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修养的重视。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