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老将行为郭总戎建安赋

渔阳老将名家子,少日趋庭弄文史。 操觚屡试不见收,投笔悲歌辞故里。 桂玉萧疏客帝城,游谈无术致公卿。 烟尘正满渔阳道,挟筴还为塞上行。 尔时戚侯镇北土,七校屯营开幕府。 江南剑客拥辕门,若个骁雄健如虎。 将军自臂六钧弓,玉帐分符细柳东。 新降部落连青海,见筑亭台跨远空。 蓟门论守不论战,十年左角无传箭。 一朝碣石见桑田,台上黄金颜色变。 归与弹铗罢登坛,手挽虹霓上钓竿。 东征西讨年来事,笑踞松根白眼观。 西京有班今有郭,文武声华何磊落。 君家难弟定远兄,一片燕然铭再凿。 闻君矍铄壮不如,八十欲近七十馀。 还看世业青云远,尽出兰台旧著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渔阳:古地名,今河北省蓟县一带。
  • 操觚:执简,谓写作。
  • 桂玉:比喻昂贵的柴米。
  • 萧疏:稀疏,稀少。
  • 游谈:空谈。
  • 挟筴:带着书。
  • 戚侯:指戚继光,明代著名将领。
  • 七校:指七校尉,古代军官名。
  • 辕门:古代军营的门。
  • 骁雄:勇猛威武。
  • 六钧弓:指强弓。
  • 玉帐:指军帐。
  • 分符:分掌兵符,指担任军职。
  • 细柳: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
  • 新降部落:新近归降的部落。
  • 青海:地名,今青海省一带。
  • 蓟门:指蓟县,今河北省蓟县。
  • 左角:古代军队的左翼。
  • 传箭:传递箭矢,指战斗。
  • 碣石:山名,位于今河北省昌黎县西北。
  • 桑田:比喻世事变迁。
  • 弹铗:弹剑,指放弃武职。
  • 虹霓:彩虹。
  • 东征西讨:指出征四方。
  • 白眼:表示轻视或不满。
  • 西京:指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 文武声华:文才和武艺。
  • 磊落:形容人品正直,胸怀坦荡。
  • 燕然:山名,位于今蒙古国境内。
  • 矍铄:形容老年人精神健旺。
  •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
  • 兰台:古代官署名,掌管图书秘籍。

翻译

渔阳的老将是名门之后,年轻时在家中学习文史。他多次尝试写作却未被收录,最终悲歌一曲离开了故乡。在京城,他的生活困顿,无法通过空谈获得高官显贵。当时,烟尘弥漫在通往渔阳的道路上,他带着书本前往边塞。

那时,戚继光镇守北方,七校尉在军营中开设幕府。江南的剑客聚集在军营门口,个个勇猛如虎。将军自己能拉开强弓,在军帐中分掌兵符,驻扎在细柳东。新近归降的部落与青海相连,远处的亭台跨越天际。

蓟门守军只论防守不谈战斗,十年间左翼未曾传递箭矢。直到碣石山下,桑田变幻,台上的黄金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归来后,他放弃了武职,手持钓竿,笑看世事。

东征西讨是近年来的事,他坐在松树下,用白眼看世界。西京有班超和郭子仪,他们的文武才华何等辉煌。君家的兄弟,燕然山上的铭文再次被刻写。

听说你虽然年老但精神矍铄,八十岁将近七十有余。仍然能看到你的家族事业远大,都是出自兰台的旧著书。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渔阳老将的生平事迹,从他的出身、求学、从军到晚年的人生轨迹。诗中通过对比老将在文史和军事上的成就,展现了他的多才多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诗中也反映了明代边疆的军事生活和世事变迁,以及老将对世事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老将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