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携攽儿同子直洎贤从哲仲小饮分得端字

今年五日尚馀寒,剪剪菖风摆露难。 雨歇罩鱼垂柳径,人归贳酒白云端。 丹心綵笔三湘事,霜鬓朱颜一镜看。 彭泽无田供秫米,何须粔敉饱龙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攽儿:攽(bān),指分给,这里指王夫之的儿子。
  • 子直:人名,王夫之的朋友。
  • :及,和。
  • 贤从哲仲:贤从,贤良的随从;哲仲,贤良的次子。这里指王夫之的随从和次子。
  • 分得端字:指在作诗时,按照规定的字眼“端”来构思诗句。
  • 剪剪: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
  • 菖风:指端午节的风,因菖蒲是端午节的常见植物。
  • 摆露:指露水被风吹动。
  • 罩鱼:用网捕鱼。
  • 贳酒:赊酒。
  • 白云端:白云之上,形容高远。
  • 丹心:赤诚的心。
  • 綵笔:彩笔,指文采。
  • 三湘:指湖南,王夫之的故乡。
  • 霜鬓:白发。
  • 朱颜:红润的面容,指年轻时的容颜。
  • 一镜看:比喻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容颜。
  • 彭泽:地名,今江西省彭泽县,陶渊明的故乡。
  • 秫米:糯米。
  • 粔敉: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食品,用糯米制成。
  • 龙餐:指祭祀时供奉给龙的食品。

翻译

今年的端午节还有些许寒意,微风带着菖蒲的香气,露水在风中摇曳。 雨停后,柳树小径上有人用网捕鱼,人们归来时赊酒在高高的白云之上。 赤诚的心和文采都献给了三湘之地,白发和年轻时的红润面容在镜中对照。 彭泽没有田地可以种植糯米,又何必用糯米制成的粔敉来供奉龙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通过“剪剪菖风摆露难”等句,传达了节日的寒意和自然的美感。诗中“丹心綵笔三湘事”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而“霜鬓朱颜一镜看”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结尾的“彭泽无田供秫米,何须粔敉饱龙餐”则带有自嘲和超脱的意味,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