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戊午岁正月十一日圣天子郊祀次日刑科杨方震作大祀迎驾诗次韵三首
帝明峻德事明禋,夙夜精诚岂计旬。
礼乐百年承古典,衣冠万国仰严宸。
风收雨雾天初霁,春透郊原日正辰。
此日晴明真泰景,听歌喜起羡君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弘治戊午岁:指明朝弘治年间的一个戊午年。
- 郊祀:古代帝王在郊外举行的祭祀天地的大典。
- 刑科杨方震:刑科是明朝的司法机构,杨方震是当时的人物。
- 次韵:依照所和诗的韵作诗。
- 帝明峻德:帝王的德行高峻。
- 明禋:明洁的祭祀。
- 夙夜精诚:从早到晚都非常虔诚。
- 岂计旬:不计较时间的长短。
- 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用于祭祀和典礼。
- 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这里泛指文武百官。
- 严宸:庄严的宫殿,指皇宫。
- 风收雨雾:风雨停止,雾气消散。
- 天初霁:天空刚刚放晴。
- 春透郊原:春天的气息遍布郊外的原野。
- 日正辰:太阳正好在正午时分。
- 泰景:吉祥的景象。
- 听歌喜起:听到歌声而感到高兴。
- 羡君臣:羡慕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
翻译
在弘治戊午年的正月十一日,圣明的天子举行了郊外的祭祀大典。第二天,刑科的杨方震创作了《大祀迎驾诗》,我依照他的韵脚和了三首诗。
帝王以高峻的德行举行明洁的祭祀,从早到晚都极其虔诚,不计较时间的长短。百年的礼仪和音乐承袭了古代的传统,万国的文武百官都仰望着庄严的皇宫。
风雨停止,雾气消散,天空刚刚放晴;春天的气息遍布郊外的原野,太阳正好在正午时分。这日的晴朗真是吉祥的景象,听到歌声而感到高兴,羡慕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弘治年间一次盛大的郊祀活动,通过诗人的笔触,展现了帝王祭祀的庄严与虔诚,以及国家礼仪的隆重和百官的肃穆。诗中“风收雨雾天初霁,春透郊原日正辰”一句,以自然景象的转变象征国家政治的清明和时代的繁荣,表达了诗人对和谐君臣关系的向往和对国家盛世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开阔,充满了对古代礼仪和帝王德行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