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使百姓不要误农时」。
注释
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乘(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三人,车下步卒七十二人,後勤人员二十五人,凡百人。
千乘之国:指拥有千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赏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十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雍也篇 · 第二十八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泰伯篇 · 第八章 》 —— [ 周 ] 孔子
- 《 孝经 五刑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二十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二十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三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论语 · 公冶长篇 · 第二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学而篇 · 第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为政篇 · 第十四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里仁篇 · 第二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十七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十五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三十六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