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城寺六首其四 [] 王守仁

云里轩窗半上钩,望中千里见江流。 高林日出三更晓,幽谷风多六月秋。 仙骨自怜何日化,尘缘翻觉此生浮。 夜深忽起蓬莱兴,飞上青天十二楼。

繁昌道中阻风二首 [] 王守仁

东风漠漠水沄沄,花柳沿村春事殷。 泊久渔樵来作市,心閒麋鹿渐同群。 自怜失脚趋尘土,长恐归期负海云。 正忆山中诗酒伴,石门延望几斜曛。

通天岩 [] 王守仁

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 但得此身閒,尘寰亦蓬岛。 西林日初暮,明月来何早。 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三 [] 王守仁

先生问在座之友:“比来工夫何似?” 一友举虚明意思。 先生曰:“此是说光景。” 一友叙今昔异同。 先生曰:“此是说效验。” 二友惘然,请是。 先生曰:“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八 [] 王守仁

丁亥年九月,先生起复征思、田,将命行时,德洪与汝中论学。汝中举先生教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德洪曰:“此意如何?” 汝中曰:“此恐未是究竟话头

化城寺六首其四 [] 王守仁

云端鼓角落星斗,松顶袈裟散雨花。 一百六峰开碧汉,八十四梯踏紫霞。 山空仙骨葬金椁,春暖石芝抽玉芽。 独挥谈麈拂烟雾,一笑天地真无涯。

江边阻风散步至灵山寺 [] 王守仁

归船不遇打头风,行脚何缘到此中? 幽谷馀寒春雪在,虚帘斜日暮江空。 林间古塔无僧住,花外仙源有路通。 随处看山随处乐,莫将踪迹叹萍蓬。

忘言岩次谦之韵 [] 王守仁

意到已忘言,兴剧复忘饭。 坐我此岩中,是谁凿混沌? 尼父欲无言,达者窥其本。 此道何古今,斯人去则远。 空岩不见人,真成面墙立。 岩深雨不到,云归花亦湿。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四 [] 王守仁

朋友观书,多有摘议晦庵者。 先生曰:“是有心求异,即不是。吾说与晦庵时有不同者,为入门下手处有毫厘千里之分,不得不辩。然吾之心与晦庵之心,未尝异也。若其余文义解得明当处,如何动得一字?”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九 [] 王守仁

先生初归越时,朋友踪迹尚寥落,既后,四方来游者日进。癸未年已后,环先生而居者比屋,如天妃、光相诸刹,每当一室,常合食者数十人,夜无卧处,更相就席,歌声彻昏旦。南镇、禹穴、阳明洞诸山远近寺刹,徙足所到,

李白祠二首 [] 王守仁

千古人豪去,空山尚有祠。 竹深荒旧径,藓合失残碑。 云雨罗文藻,溪泉系梦思。 老僧殊未解,犹自索题诗。

圆明洞次谦之韵 [] 王守仁

群山走波浪,出没龙蛇脊。 岩栖寄盘涡,沉沦遂成癖。 我来汲东溟,烂煮南山石。 千年熟一炊,欲饷岩中客。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五 [] 王守仁

希渊问:“圣人可学而至,然伯夷、伊尹于孔子才力终不同,其同谓之圣者安在?” 先生曰:“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以方录 · 一 [] 王守仁

黄以方问:“‘博学于文’为随事学存此天理,然则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说似不相合。” 先生曰:“《诗》《书》六艺,皆是天理之发见,文字都包在其中。考之《诗》《书》六艺,皆所以学存此天理也,不特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