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柱石篇

· 徐渭
云中秋色明如画,胡儿贡马临城下。却言太师今者谁,令公姓贾家遵化。 辫椎万帐闻姓名,免冑蹲靴不敢声。从今款段谁将市,纵有骅留匿不成。 令公威名有如此,茂龄甫跻四十四。中朝柱石自擎天,北门锁钥宜强仕。 古有梦松者,十八而为公。荣华何太早,桃李争春风。 令公黄发会有时,此际凌烟画未迟,进贤高冠如覆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胡儿:指北方少数民族
  • 太师:古代官职名,掌管教育的官员
  • 令公:指封建社会中的高级官员
  • 贾家:姓贾的家族
  • 辫椎:古代官员的头发发辫
  • 万帐:指大帐幕
  • 免冑:不戴头盔
  • 段:指市场
  • 骅:指高贵的马匹
  • 令公威名:指令公的威望
  • 茂龄:年富力强的年龄
  • 中朝柱石:指朝廷的支柱
  • 锁钥:指掌握大权
  • 梦松者:指有抱负的人
  • 进贤高冠如覆箕:指重用贤才

翻译

云中的秋色明亮如画,北方的少数民族送来了一批优质的马在城下。有人问,现在谁是太师,那位令公姓贾家,一直遵循着传统礼教。头发盘成辫子的官员们听到名字就害怕,不敢出声。从今以后,谁敢在市场上贩卖马匹,即使有好马也难以藏匿。令公的威望如此之高,年纪刚过四十四。朝廷的支柱自有其地位,北门的权力应该交给有能力的人。古代有个梦想成为官员的人,十八岁就成了官。荣华为何来得这么早,像桃李一样争相迎风而来。令公的头发也会变白,但此时正是他威望未衰的时候,重用贤才绝非迟误之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令公的形象,他威望高贵,年富力强,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权力。诗中通过对令公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官员的威严和权势,同时也表达了对贤才的重视和对人生荣华的思考。诗人通过对令公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中权力与荣耀的象征,以及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徐渭

徐渭

明浙江山阴人,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诸生。有盛名,天才超逸,诗文书画皆工。常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画工花草竹石,笔墨奔放淋漓,富于创造。知兵好奇计,客胡宗宪幕,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宗宪下狱,渭惧祸发狂自戕不死。又以击杀继妻,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得张元忭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辄慷慨悲歌。晚年贫甚,有书数千卷,斥卖殆尽。自称南腔北调人,以终其生。有《南词叙录》、杂剧《四声猿》及文集。 ► 15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