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韵述还

离愁渺渺隔云山,回首风尘暗玉关。 白雁影沉乡信绝,沧江日短使舟寒。 剑光星动宵弹铗,客袂霜清晓拂冠。 千古伏波多志节,一时薏苡谤珠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渺渺:形容遥远或深远。
  •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或旅途的艰辛。
  • 玉关:古代指边关,这里比喻边远的地方。
  • 白雁:指传递书信的雁,这里比喻音信。
  • 沧江:泛指江河。
  • 使舟:指乘坐的船只。
  • 剑光星动:形容剑光闪烁,如同星辰移动,比喻武士的英勇。
  • 宵弹铗:夜晚弹剑,铗(jiá)指剑。
  • 客袂:客人的衣袖。
  • 霜清:形容霜的清澈。
  • 拂冠:整理帽子,表示准备行动。
  • 伏波:古代将军的称号,这里指有志节的英雄。
  • 薏苡:一种植物,这里用“薏苡谤珠还”比喻清白无辜被诬陷后终得昭雪。

翻译

离别的忧愁深远无边,仿佛隔着云山,回首望去,世俗的纷扰让边关变得昏暗。 传递音信的白雁身影沉没,家乡的消息断绝,江河上的日光短暂,使乘坐的船只感到寒冷。 剑光在夜晚闪烁如同星辰移动,武士弹剑,客人的衣袖在清晨的霜中显得清澈,整理帽子准备行动。 千古以来,像伏波将军那样有志节的英雄,一时被诬陷如同薏苡中的珍珠,终将得到昭雪。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深沉的离愁和对边关的忧虑,通过描绘白雁、沧江、剑光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孤寂和寒冷的氛围。诗中“剑光星动宵弹铗”一句,展现了武士的英勇与不屈,而“千古伏波多志节,一时薏苡谤珠还”则体现了对英雄志节的赞颂和对正义终将胜利的信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时代英雄的敬仰和对正义的坚定信念。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