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陵钱君瑞醉中索题环秀楼诗

何当携眼玩环碧,十二烟螺浮几席。 主翁读书楼上头,半捲疏帘衔晓日。 清光散入骨髓寒,翠影长凝鬓毛湿。 几回挂笏度閒云,一鸟不鸣春寂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携眼:带着眼睛,指观赏。
  • 环碧:环绕的绿色,这里指环秀楼周围的景色。
  • 十二烟螺:形容远处的山峰如烟雾中的螺髻,十二可能指数量或泛指多。
  • 浮几席:浮现在几案和席子上,形容景色如画。
  • 捲疏帘:卷起稀疏的帘子。
  • 衔晓日:迎接早晨的阳光。
  • 清光:清澈的光线。
  • 散入骨髓寒:形容光线清澈到让人感到寒意深入骨髓。
  • 翠影:绿色的影子,指楼外的树木。
  • 长凝鬓毛湿:长时间凝视使得鬓角的毛发都湿润了,形容景色迷人。
  • 挂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笏板,这里指放下公务,专心观赏。
  • 度閒云:观赏悠闲的云彩。
  • 一鸟不鸣:形容极其宁静。
  • 春寂寂:春天静悄悄的,没有声音。

翻译

何时能够带着眼睛去欣赏那环绕的碧绿景色,远处的山峰如烟雾中的螺髻,仿佛浮现在我的几案和席子上。主人公在楼上读书,半卷起稀疏的帘子,迎接早晨的阳光。清澈的光线散发出深入骨髓的寒意,绿色的影子长时间凝视,使得鬓角的毛发都湿润了。我几次放下公务,专心观赏悠闲的云彩,四周一片宁静,连一只鸟的鸣叫声都没有,春天静悄悄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环秀楼上的静谧景色和诗人对此的深切感受。通过“携眼玩环碧”、“十二烟螺浮几席”等句,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欣赏。诗中“清光散入骨髓寒”和“翠影长凝鬓毛湿”等句,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增强了景色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

唐桂芳

元明间歙县人,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唐元子。少从洪焱祖学。元至正中,授崇安县教谕,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辞不就。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有三。有《白云集》等。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