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咏荆轲

·
燕国八百里,最为远秦嬴。 可作殷周基,何乃事荆卿。 痴儿强复雠,匕首揕咸京。 径刎于期首,更图督亢行。 仓皇事不就,狼藉断冠缨。 寒风死别歌,睥睨一世英。 不若专设诸,饮恨复吞声。 纵使杀一秦,宁无一秦生。 吕政方忘燕,忽作绕柱惊。 并吞势不已,举兵复有名。 扫平黄金台,故鼎入秦庭。 昔我渡易水,晚登燕子城。 投文吊田畴,思贤重屏营。 举事本道义,不系败与成。 为国恃刺客,夫岂豪英情。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国:战国七雄之一,位于今河北北部。
  • 秦嬴:指秦国,嬴是秦国的姓氏。
  • 殷周基:指商朝和周朝的基业。
  • 荆卿:即荆轲,战国时期著名刺客。
  • 痴儿:指燕太子丹,因他派遣荆轲刺秦王而被视为痴愚。
  • 复雠:报仇。
  • 匕首揕咸京:指荆轲用匕首刺杀秦王于咸阳宫。
  • 刎:用刀割脖子。
  • 督亢:地名,今河北涿州一带。
  • 狼藉:杂乱不堪的样子。
  • 冠缨:帽带,这里指荆轲刺秦失败后的混乱场面。
  • 睥睨:斜视,有傲慢之意。
  • 一世英:一代英雄。
  • 专设诸:指专诸,春秋时期吴国刺客,曾刺杀吴王僚。
  • 饮恨:含恨。
  • 吞声:不敢出声,形容极度悲愤。
  • 吕政:即秦始皇,名政。
  • 绕柱惊:指荆轲刺秦时,秦王绕柱逃跑的情景。
  • 并吞:吞并。
  • 黄金台:燕国名胜,相传燕昭王曾在此筑台招贤。
  • 田畴:燕国贤士。
  • 屏营:惶恐的样子。
  • 道义:道德和正义。
  • 刺客:指荆轲等以刺杀为目的的人。
  • 豪英:英雄豪杰。

翻译

燕国方圆八百里,是离秦国最远的国家。 本可以像商朝和周朝那样建立基业,为何要派遣荆轲去刺秦呢? 燕太子丹这个痴愚的人,硬要报仇,让荆轲用匕首去刺杀秦王于咸阳宫。 直接割下于期的头颅,还打算图谋督亢之地。 仓皇之中事情没有成功,场面一片狼藉,荆轲的帽带都断了。 寒风中唱着死别的歌,荆轲斜视着一代英雄的陨落。 还不如用专诸这样的刺客,含恨不敢出声。 即使杀了一个秦王,难道就不会有另一个秦王出现吗? 秦始皇正忘记燕国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荆轲刺秦的惊险一幕。 秦国的吞并之势不停,再次举兵也有了借口。 扫平了黄金台,燕国的宝鼎也被带入了秦国宫廷。 昔日我渡过易水,傍晚登上燕子城。 投下文章凭吊田畴,思念贤士感到惶恐。 举事本应基于道义,不在于失败或成功。 为国而依赖刺客,这难道是英雄豪杰的情怀吗?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荆轲刺秦事件的回顾,批判了燕太子丹的短视和依赖刺客的行为。诗中,“痴儿强复雠”一句,直接点出了燕太子丹的愚昧,而“仓皇事不就,狼藉断冠缨”则生动描绘了刺秦失败的混乱场面。诗人通过对比“专设诸”与“荆卿”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刺客行为的质疑。最后,诗人强调“举事本道义,不系败与成”,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基于道义行事,而不是依赖刺客这种手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对英雄情怀的崇高追求。

郝经

郝经

元泽州陵川人,字伯常。郝天挺孙。金亡,徙顺天,馆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博览群书。应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条上经国安民之道数十事。及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中统元年,使宋议和,被贾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归。旋卒,谥文忠。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另有《陵川文集》。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