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四首

· 郝经
星麾重霜露,落月窥弊裘。久客心易伤,况乃逢暮秋。 谁知楚江边?即是穷海头。赤子解虎斗,先?十二牛。 太阿授楚柄,涛涂竟拘囚。昊天有肃杀,未肯休戈矛。 书生本迂阔,国计无身谋。俯仰但不愧,万事从悠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星麾(xīng huī):星辰的旗帜,比喻星辰。
  • 重霜露:霜露重重,形容寒冷。
  • 弊裘(bì qiú):破旧的皮衣。
  • 赤子:指百姓。
  • ?(pàn):同“判”,分割。
  • 太阿(tài ē):古代宝剑名。
  • 授楚柄:将权力交给楚国。
  • 涛涂:波涛涂抹,形容动荡不安。
  • 拘囚:囚禁。
  • 昊天(hào tiān):苍天。
  • 肃杀:严酷的杀戮。
  • 迂阔(yū kuò):不切实际。
  • 国计:国家大计。
  •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一举一动。
  • 不愧:无愧于心。
  • 悠悠(yōu yōu):长久,遥远。

翻译

星辰在霜露中显得沉重,落月窥视着我破旧的皮衣。长久作为客人的我本就容易感伤,更何况是在这暮秋时节。 谁能想到楚江的岸边,竟是这般荒凉的海头。百姓们能够化解虎斗,先分割了十二头牛。 宝剑太阿被授予了楚国的权力,波涛动荡中竟有人被囚禁。苍天有着严酷的杀戮,似乎不肯放下戈矛。 我这个书生本就迂阔,对于国家大计没有实际的谋划。一举一动都无愧于心,万事随它去吧,长久而遥远。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星辰、霜露、落月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诗中“赤子解虎斗,先?十二牛”一句,以百姓的智慧和勇气来象征国家的希望。而“太阿授楚柄,涛涂竟拘囚”则反映了权力斗争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最后,诗人以书生的身份自嘲,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无奈和对个人行为的自省,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郝经

郝经

元泽州陵川人,字伯常。郝天挺孙。金亡,徙顺天,馆于守帅张柔、贾辅家,博览群书。应世祖忽必烈召入王府,条上经国安民之道数十事。及世祖即位,为翰林侍读学士。中统元年,使宋议和,被贾似道扣留,居真州十六年方归。旋卒,谥文忠。为学务有用。及被留,撰《续后汉书》、《易春秋外传》、《太极演》等书,另有《陵川文集》。 ► 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