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有馀乐

衡门有馀乐,初日照屋梁。 晨起冠我帻,亦复理我裳。 虽无车马喧,草木日夜长。 朝食园中葵,暮撷涧底芳。 所愿不在饱,颔䫲亦何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 冠我帻:戴上我的头巾。冠,动词,戴帽子。帻,古代的一种头巾。
  • 理我裳:整理我的衣服。裳,古代指下衣,这里泛指衣服。
  • 车马喧:车马的喧闹声,指世俗的繁华和喧嚣。
  • :采摘。
  • 颔䫲:形容面容憔悴。颔,下巴。䫲,面色枯黄。

翻译

简陋的房屋里自有乐趣,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屋梁。 清晨起床,我戴上头巾,也整理好我的衣裳。 虽然没有车马的喧闹,但草木日夜都在生长。 早晨我吃园中的葵菜,傍晚采摘涧底的芳草。 我所愿的并不在于饱食终日,即使面容憔悴又有何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种简朴自足的生活状态,通过“衡门”、“晨起冠我帻”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满足。诗中“虽无车马喧,草木日夜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结尾“所愿不在饱,颔䫲亦何伤”更是深刻表达了诗人不以物质为追求,而以精神满足为乐的生活哲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人泰不华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泰不华

元蒙古伯牙吾台氏,居台州,初名达普化,文宗赐以今名,字兼善。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集贤修撰。顺帝至正元年,累除绍兴路总管,革吏弊,令民自实田以均赋役。召入史馆,与修辽、宋、金三史。升礼部尚书。十一年,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驻温州。与孛罗帖木儿协力镇压方国珍。而孛罗被俘。方国珍降后复起。次年,迁台州路达鲁花赤,攻方国珍,败死。谥忠介。工篆隶,尝考正《复古编》讹字,于经史多有据。 ► 24篇诗文